知道何佳讯老师的新书《战略品牌管理——企业与顾客协同战略》出版,便立刻从网络上下单。合上书本,回忆起2020年新年前夕,我学习何佳讯老师的《长期品牌管理》,翻开长长的序言“品牌与品牌化研究的取向、格局及趋势”,映入眼帘的是3位再熟悉不过的品牌管理大师的名字——Jean-Noël Kapferer,David Aaker和Kevin Keller。尽管当时已拜读过他们所写部分文章,但是对于品牌管理的脉络、研究取向、各个学者提出的不同却又似乎存在某种联系的理论的理解,却是相当的不明晰。因此,也是在品牌研究课程上,是何佳讯老师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更广的维度带我们细细品读这其中奥妙,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映下一块品牌管理研究的版图,也点燃了想对“品牌”这一充满魔力的事物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两年间,阅读了品牌领域几百篇文献,我的心中也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究竟在什么时候才会有一本品牌管理书籍或教材,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不同品牌构念区别与差异,能够集中外学者重要研究结果的精华,能够带领经济管理类学生梳理品牌管理脉络,能结合具体实践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在品牌管理路上提供指引?如今,这个问题终于有了回答,这本《战略品牌管理——企业与顾客协同战略》就是答案。
《战略品牌管理——企业与顾客协同战略》是站在战略高度对品牌和品牌化进行长期管理的科学与艺术,是对品牌管理类教材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其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何佳讯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品牌战略与企业增长,市场战略与顾客管理,近年学术创新贡献主要有长期品牌管理,国家品牌战略,企业级品牌战略的理论思想,被现代品牌理论奠基人Jean-Noël Kapferer誉为“品牌思想的革新者”。统观全书,中枢思想有二,一是品牌为战略应有之义,品牌早已超越市场营销范畴;二是企业和顾客协同是当代品牌管理的核心二维坐标。
不同于Kapferer企业取向和Kevin Keller顾客取向的理论逻辑体系,本书是企业与顾客协同的新视角,即企业与顾客协同品牌化(Firm-Customer Synergetic Branding FCSB),建立了战略品牌管理新的理论视野、思维格局和行动取向。
首先,品牌应为企业级战略。本书将品牌管理定义为在企业级层面的战略,把品牌作为企业战略而形成的管理理念、制度、方案和行动过程。在传统观念上,品牌与品牌化研究以消费者行为角度(顾客取向)为主导。但是当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落实到企业具体操作层面上,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企业的确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消费者行为和态度,但是否这样做会与品牌身份相悖?是否与品牌价值观不那么一致了?是否会存在影响品牌故事的逻辑进而使消费者认知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只有在一开始就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顶层设计当中,才能保证在品牌方方面面都具备一致性和逻辑性,才不会制约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而本书在经典品牌理论的基础背景下,提供了从定位品牌价值到创建品牌身份,从建设、管理再到提升品牌资产的详细指导,几乎囊括了企业级品牌战略从规划、实施再到评估的全方位引领。本书专业性科学性极强,几乎都有重要相关科研成果作为结论的支撑,但每个章节后又都配备了详实生动的案例,帮助对每一条理论、每一个实践步骤的消化与理解。
其次,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一定离不开顾客的价值共创。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品牌管理已经全面进入数字化世界,而中国近年的电商蓬勃发展、社交媒体繁荣为品牌创造了沃土。这一变化也触发了中国环境下品牌管理全新的逻辑与规则,而越快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品牌将超越竞争者实现指数级成长,甚至品牌本身就能成为新的数字化商业逻辑,改写行业赛道规则。顾客价值共创是数字化世界品牌创建的核心,顾客融入是数字化世界品牌管理的要义。顾客融入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包括顾客终身价值、顾客推荐价值、顾客影响价值和顾客知识价值四大价值,也为自身带来满意度、归属感、自我品牌联结、社会认同强化、情感体验收益等价值。那么如何实现品牌价值共创?书的第5章和第7章就向你提供了答案。另外,本书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品牌管理制度框架,从具体组织领导和知识产权两个方面展开,能为品牌行动的落实提供详尽的指导。以及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品牌商业运营要务,在国内外的品牌管理教材中,还没有哪位作者系统梳理这方面的内容。《战略品牌管理——企业与顾客协同战略》建立了战略品牌管理的新理论逻辑和课程知识体系,我相信,它一定适用于每一个永远对品牌充满执着热情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