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1月初搬到新的城市,已经逐渐恢复了训练。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周,每周5-6次。
时隔10个多月再次开始训练,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越来越认为训练这件事,即便是撇开所有专业的、技术型的问题,作为日常生活的习惯之一,训练本身就能够给予很多启示。我又开始慢慢思考训练的意义,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意义。
新场馆的训练计划令人印象很深。值得学习。每日的计划,从热身动作,到当日重点练习的动作,到WOD,甚至到WOD之后的拉伸放松,都非常精确到了具体的动作和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此外,一周不同日期的训练重点也很鲜明地有所体现。周一到周六的训练重点依次是:体操、腿、上肢、大而长的metcon、奥举、partner。
此外,因为每天的侧重不同,头一天的训练对于某个身体部位留下的影响,并不会对第二天的另一个部位造成妨碍。只要身体恢复能力正常,肌肉的酸痛度就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于是便可以天天去。每日训练重点不同的计划有助于保持训练频率,长期来看,便保证了总的训练量。
因为最近对于训练有新的体会,也被David Perell的一篇题为Learn Like an Athlete的文章所吸引。文章主要就“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这一点,说脑力劳动者需要学习运动员训练身体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脑力。其中特别提到了公开学习,这也最终促使我来简书写这些不会有人看的东西。
此外他也提出了一年学习4项技能的时间规划。值得尝试。
作为一个靠脑力劳动赚钱的人,自学成精的写手David Perell认为,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应当“像运动员一样学习”——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学习计划。
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往往用数字来进行严格的规定,如训练频率、每次训练时间、某个动作的重复次数、所负负重的重量,以及如心率、血压等身体指标来衡量训练强度。然而,脑力工作却很难找到相关数据化的指标来对工作强度进行量化。
即便如此,David Perell仍然认为脑力劳动者不得以此为借口,无视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他认为起码在“拥有清晰的目标”和“刻意练习/改善”这两方面,我们有必要向运动员学习。
无论如何,脑力劳动难以量化的特点都不得成为拒绝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的理由。David Perell眼中“有效的”学习计划有如下特征:
1. 目标具体
比如,如果你想学习手绘,你不能只是把“我要学习手绘”作为目标。它不清晰。你需要说“学习结束之后,我所有文章的插图要全部是我自己的手绘。”
在制定了清晰的最终目标之后,你要把它体现在每个学习日的详细计划中,也就是要把大的具体目标切割成小的具体目标。
2. 难度合理
对于不同个体,无法给予一个难度控制的统一标准。David Perell的办法是,你不妨观察下自己的反馈,看制定的计划是否同自己的节奏合拍:如果你觉得太无聊没有挑战性了,那就是计划过于简单,或者进度过于缓慢。你可以压缩进更多的内容或增加难度,看自己是否能顺利适应;相反,如果你觉得新的内容理解起来颇为吃力,难以跟上节奏,这意味着你所设定的进度过快,或者新的内容密度过大。你需要减小每个学习日的强度,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消化。但是无论如何缓慢也不要中断学习。
难度控制的要点是:让计划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克服的难题的同时你可以步步向前。合理的难度会让你进入到一种理想的知识/技能学习状态,那时你对新事物的掌握能力和自信心是同步增长的,一方面你能意识到所学越来越深,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随之日益增强的信心。
在强调了有效的学习计划的特点之后,他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1. 时间规划
将3个月作为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总时间。在一年中安排学习4项不同的技能。
2. 形式多样
比如,如果你想研究某个历史问题,除了看书之外,你可以通过看纪录片,听相关播客等多种媒介来保持学习兴趣。
3. 公开分享
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记录,并且公开发布。在光天化日之下学习,这必然强迫你对于你所要表达的东西负责,你不得不事先理解清楚自己想要说什么。表达和复述新学内容,有助消化,帮助它们成为你内在的一部分。同时,分享所学也能吸引同道之人,促进交流,加速反馈。
#效率 #终身学习 #技能 #DavidPerell #学习计划 #训练 #CrossFit
📃 原文题目:Learn Like an Athlete
🧠 作者:David Perell
🔗 原文链接:https://www.perell.com/blog/learn-like-an-athlete
【001/100】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