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已五天,凉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还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为什么会对这次旅程如此念念不忘?
boss、公老师、小硕、老胡、幸美眉、阿牛菇凉,还有那里接待我们的各位彝族小伙伴们……
其实不过短短两天行程,却好像在那里呆了很久很久。
回到帝都,恍如隔世。
莫非真是在异文化氛围下 ,人的意识会逐渐超脱原文化框架……时空移换,仿佛穿越两个世界……
那时候的我,还是不是现在的我?
一路上,收获最大的不仅仅是沿途美景和异域风情。一股神奇的力量似乎在心里某个角落悄悄种下了一颗温和的种子 ,它被大凉山和煦的阳光滋养,便萌发出感恩、庆幸、知足的苗芽。
真的,从未有过,即便如此短促的行程,看似没有收获太多 ,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感觉幸福!感恩 !
是因为心境放松了么?还是因为深知这是最后的相聚 ,所以倍加珍惜?是不是人在离别之际,都会自动无视所有不足,只看到所拥有的和满足?
那些山峦,那些绿树,那些温润的阳光,那些清亮的湖水,那些散发着自然芳香的野生菌,那一张张洋溢着淳朴友善的笑靥,那亲切和蔼的态度,那宽容温暖的注视,那些体贴 与理解,那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不设防,那一切简简单单的生活和节奏……
噢,我知道我多半是听凭内心的文艺小人儿,对这次的旅途做了无数多ps和美图。
人心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事情也不会像看上去那么轻而易举……但无论如何,我都愿意更多去相信,我所感受到的善意。
就像在飞机上,公老师指着窗外厚厚的云层上那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对我说:
每一次我坐飞机,看到这番景象,都会在心里默默感慨,我们每个人在人世间感受到的不也如此吗?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被黑暗所笼罩,但其实,光明一直都在,太阳永远、无时无刻不普照大地。只不过,我们一时的被云层或阴霾遮住了。
但只要我们飞得足够高,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升到更高的云层之上……到那时候,就没有什么能遮挡我们,沐浴在普照大地的光明之中。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光明与黑暗总是一对相随的二元体。
当我们感受到光明的同时,黑暗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只是暂时被光明面压制了蛰伏了;当我们陷在黑暗的时候,也不要沮丧,光明的种子正在某个角落随时等待着壮大。
你此刻感受到光明或黑暗与否,取决于你心中的光明面或黑暗面哪一个力量更加强大,更能压过对方。
公老师此话一出,我顿觉他的形象高大了起来。
之前以为他和其他当官的一样,只会打官腔、做官样文章。但此时,我才发现他是一位具有真诚思想的真学者。
加之他言语中透露出的禅意色彩,我试探着问了他关于儒释道三家的看法。果不其然,他很快就兴致勃勃地跟我聊起了佛法。
这一聊,就把三小时航程轻轻松松聊过去了。
虽然当时没拿纸笔,但他给我的启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他讲的最有启发的一个点,是禅宗的“顿悟”。
顿悟,在我以前的理解中,是一个非常高超的境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达到的 。或许只有佛陀或菩萨,或至少是阿罗汉才能顿悟 。
但公老师说,所谓 “顿悟”,就是你在遇到一个事情、一个境界的当下最直接的第一反应。排除其他任何的理性分析、概念、经验、观念。
我说,那岂不就是“直觉”?
公老师笑言,也可以这么说。
佛家两大主要宗派,唯识论和禅宗。
唯识论偏重于哲学的思辨,概念定义逻辑的层层推演分析,很深奥、也很宏大。
而禅宗,正好相反,就是让你完全摒弃这些思辨,完全相信人与生俱来的直觉,或者说,在它看来,那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佛性。
我们不需要获得太多的知识,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体,都与生俱来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本能。
只不过,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心身逐渐被染污,被种种欲求、观念所遮蔽,看不见了我们最初的那个本性。
佛法的要义,就是让我们还原本性,让最纯洁的那个东西重新显露出来。
它不复杂,相反,它最简单。只是 ,我们往往要绕一大圈,才能发现它 。
这个领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我素来是喜好思辨的人,有时候甚至会绕进思维的迷宫出不来 ,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越想越复杂。
思辨,虽然对于厘清一些复杂现象很有帮助,但若什么事情都用思辨去解决 ,确实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说,禅宗的顿悟,简直就是为我私人订制的。专对治我这种想太多的人。
“啊,佛法的智慧 !”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这次行程如此感恩,如此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
不仅收获了美景美食美好的友谊领导的关爱,还收获了生活的智慧、心灵的滋养,我怎能不怀念这短短的两天半时光?
回来以后 ,每每想到凉山的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好似要发酵膨胀至无边无际氤氲蔓延的美好感情。
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这样。
按理说,美好的旅程、美好的际遇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但从未有如此“不算强烈但却蜿蜒绵转”的后续情愫。
难道,是因为我修习了佛法,比以前更懂得知足感恩?
我想要好好报答这一路给予我关怀和爱的人们,我想好好地拥抱他们。但我知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笔,为他们好好书写。
来日方长,情谊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