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在西宁匆匆而过,虽然有一周时间,但大都是两点一线,工作地、住宿地,只是在有限的时间挤出一点点的空档,火急火燎在这个城里用眼睛略过。
西宁印象之一:西宁城人多
全青海有600多万人口,西宁就有200多万,占了三分之一多,这样看来,西宁是青藏高原东部,最热闹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西宁城的人当然不能和北上广比了,西宁以整个青藏高原为参照,广阔的青藏高原,在这个小小的山谷,容纳了200多万,似乎有种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的感觉。
西宁是青海的花心心,是青藏高原东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大自然就在这个地方造了一个盆地,四面的山把西宁围挡起来,营造了一个适宜的地方,千万年以来,人类就在这个地方生息繁衍。
西宁印象之二:高原反应还是有的
来西宁工作和旅游是两种体验。
2018年初冬来西宁时,收到了好多的建议。临出发时,一位西宁的同行说:不要吃得太饱,尤其是晚饭,如果吃多了,整晚上可能就失眠了。一位兄长从兰州刚到西宁工作,兰州与西宁的海拔相差800米,就是这800米,他适应了近半个月,偷发木、睡不好,人总感觉不在状态。他说:注意保暖,不要感冒,感冒了难好。后来打车,司机师傅也说不要吃得太饱,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多问了一句。司机说:吃多了,增加耗氧量,本来就缺氧,人会很不舒服。之前早赶来的同行告诉我们:刚来,尽量不要加班熬夜,容易失眠。
北京的海拔100米以内,西安的海拔300至400米,一下跃升到2300米,多多少少还是有反应的。
来西宁一件事就是对抗失眠,接洽的单位为我们准备了红景天、氧气罐。每天两支红景天口服液、感觉不舒服时吸两口氧。其实倒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最大的困扰就是容易失眠,睡不踏实,其他的没什么,没有觉得氧气不够用,跑步走路似乎也不那么气喘,嘴唇也不发紫,没一点高原反应。
西宁印象之三:这里的美食真不错
西京城里回民比较多,而且大多聚集在一起,如东关清真大寺一带。 清真美食可谓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体系,任何一座城市的清真餐厅都做的挺不错。古兰经讲:要食精美的物品,不食污秽的物品。清真食品在制作和卫生方面,是一种自我要求,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
在西宁在回民聚集区,诱惑你眼神的是各种各样的烤馍,厚厚的大小不一的圆形、锥形,金黄的、焦黄的等等各式各样,与新疆的馕完全是两种美食。只可惜一个个,个头巨大,摸摸自己的肚子,想想还是忍了。
还有一种美食酿皮,类似陕西的凉皮却又不一样,厚厚的很,很劲道。以前在西安时,朋友曾从西宁带过一份,我吃的香的,差点没把盘子舔干净。这样的美食岂能错过!总算找到一家名为阿娘酿皮的店。店老板是位年轻女子,裹着头巾。
摆在我面前的是两种颜色不同的酿皮,一种正常的面粉色,一种是棕黄色,我指着棕黄色的问年轻女子:这个是什么?和那个有什么不同?年轻女子似乎对我的提问有些不屑,一看就是不懂行。她说了几句,我没听明白,最后她也不愿意说了,直接来了一句:跟你说了你也不懂。算了算了,我还是吃正常色的吧。卡卡卡,手下很麻利,大冬天来碗冷冰冰的酿皮,很是过瘾。
说实话味道真的不错。
一抹嘴 我顺口说了一句:味道真的挺好吃的。姑娘说:你没吃过就吃这种白色的,好啦!两种做法有些不一样。我也没敢再问,怕又被怼回去。
问出店时,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姑娘就站在玻璃门后望着外面,我拿起手机拍下了她向外张望的模样。
这个酿皮姑娘有些冷酷、有些直爽,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懂那个棕黄色的酿皮是怎么做成的?味道怎么样?
如果喜欢吃牛肉,一定要尝尝西宁的牦牛肉。牦牛肉肉质细腻有劲道 比内地的牛肉要好吃。
如果喜欢吃面,一定要尝尝各色各样的面,西宁的面食那是相当的不错,各类面食做法不一,风味俱佳。牛肉臊子面、羊肉土豆面10元1份,老炮仗(像小鞭炮一节一节的)12元,价格不贵味道很美,吃这些美食最好去清真餐厅。
清真餐厅的生意都很不错,味道也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化在骨子里面的味道。伊斯兰信徒走在哪里也把这种传承带到哪里,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信念上的坚持。
西宁印象之四: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浓烈
西宁新城建设的气派,独具特色,不沦入现代化都市建设中的千篇一律。
万达广场一带的建筑相互映衬,展现出视觉上的美和冲击感。
西宁正在建设有303米之高的青藏城市天际线。303米不算最高,但能伫立在西宁这样的城市,已经是青藏高原的天际线了。
滴滴打车、外卖、纯电动公交也走入百姓中,西宁市中心的公交站牌,竟然是实时电子显示屏,公交车运行动态一目了然。
城中心的广场有个公交站台特别有意思,可以遮风挡雨,比一般的站台风雨要挡得严实一些,这个站台的设计风格是管道式的,只不过这个管道上下是平面,中间是曲面,贴满了各色的宣传画,在冬日里觉得特别的温暖,特别的人性化设计。
西宁印象之五:可以想像夏天真的很美
西宁被誉为夏都,中国公认的夏都也就两座,一是承德,另一个就是西宁了,其他的都是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借以包装宣传罢了。
夏天在西宁你发小广告,免费给人发扇子都没人要,因为西宁人用不上,不知扇子为何物。
每年夏天也是西宁的旅游旺季,是整个青海的旅游旺季。
塔尔寺在西宁,世界上最长的唐卡也在西宁,现珍藏于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馆,明为《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达618米,数百位画师参与创作,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长唐卡。
来青海去西藏,西宁是你必经之地,也是你落脚、回缓之地。
有些地方一辈子也许就来一次,也许来一次就忘不了。
西宁印象之五:扎根的人
配合我们工作的80后,他爷爷那一代人来到这里,他从小曾在江南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来这里、留在这里,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结婚,孩子也在这里长大,几代人就这样留在了西宁。
我的同行是位年轻的90后,他也曾想逃离这里,但他最终留下来了。有一次经历他至今难忘。
一次,他去一个县城出差,路太远,必须要住宿,左挑右选选了县城里条件不错的一家宾馆。天寒地冻的,宾馆竟然没有暖气,实在受不了,他冻的忍不住了,硬着头皮去找老板。老板没有说话,默默给他提了一桶干牛粪,对他说:自己生火吧!能提供的也就这了,我自己也舍不得,太敢大用,冬天长着呢。
青海西宁许多人走了,许多人留下来了。许多人来了,带着埋怨,带着愤慨,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城市的向往,对更舒适环境的向往,逃离了这里。没有错与对,没有道德的评判,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自由抉择的自由。
走过的都是路,每条路的风景不一样,人生的阅历也不一样。有人说熬不过三代都会离开这里的,但有更多的人留在这里,至少我看到的这些人,有的人爷爷在这,父辈在这里,自己出去后回到了这里,孩子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长大,然后继续重复自己的故事又回到这里。
千百年来,西宁并不因为谁的来去,而没落、而黯然,她伴随着神州大地,慷锵有力的步伐,大踏步向前走着,一步都没有落下过。
左一句,西一句,啰里啰嗦这么多。其实西宁就是西宁,西宁不能代表青海,但西宁已经占满了青海想有的述说。
但还是要把西宁和青海区分开来,就像不能把西安写成陕西,陕西还有延安,还有汉中呢!
我只是粗粗的路过西宁,看似不少文字,其实就写了个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