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村级品牌“新名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信中,总书记殷切期望嘎拉村将“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这一重要指示,为全国村级品牌建设提供了方向与动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村级品牌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是乡村特色资源的标识,更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提升乡村影响力的重要抓手。深入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对于各地如何擦亮村级品牌,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深挖特色资源,打造多元产业品牌。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之处,可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可能是深厚的产业基础。部分地区拥有悠久的水果种植历史,品种繁多且品质优良。当地便可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构建多元产业体系。一方面,在传统种植与加工领域深耕,提升水果品质,优化水果采摘、保鲜、深加工等环节,推出各类果汁、果脯、果酒等产品;另一方面,拓展水果产业的边界,开发以水果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水果造型的工艺品、印有水果元素的服饰与饰品等,赋予产品更多文化内涵与附加值,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实物产品到文创周边的完整产业品牌链。对于一些具有独特地理风貌与民俗文化的村落,可打造融合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的品牌。依托当地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特色饮食等,开发特色民宿,让游客深入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同时,利用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展徒步、摄影、露营等户外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村落经济的多元增长。

       坚守生态底色,铸就绿色发展品牌。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也是村级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比如,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加强对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杜绝过度开发与破坏行为。发展生态农业是铸就绿色发展品牌的重要途径。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建立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的生态、安全品质。以绿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当地生态景观,开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绿色发展的魅力,使绿色成为村级品牌最鲜明、最持久的底色,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传承创新文化,厚植品牌文化内涵。我国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是乡村的根脉。在村级品牌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通过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长廊等,展示乡村的历史变迁、生活习俗、传统技艺等,让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根源;鼓励村民传承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产品,使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此外,举办各类民俗文化节、传统节庆活动,如春节庙会、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会等,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村级品牌的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让游客在领略文化魅力的过程中,记住乡村独特的品牌形象。

      紧跟时代步伐,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村级品牌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各地应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拍摄展示村落自然风光、特色产业、民俗文化的精美视频与图文内容,吸引网友关注。通过直播农产品种植、采摘过程,直播民俗节庆活动,让观众直观感受乡村的魅力,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与旅游客源引流。积极与旅游博主、网红达人、电商平台合作,邀请他们前往乡村体验并创作宣传内容,借助其庞大的粉丝群体与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参与各类农业、旅游展会,设置特色展位,展示村级品牌形象与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渠道,让村级品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