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在视频里讲过自己的故事,说他刚毕业的时候,年轻气盛,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就是狂妄。
当时他的老师送给他一句话:做人当以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
近来对这句话感受颇深,我觉得做人吧,你对外不用那么自卑,还是要自信的。
但是对内也不要盲目自信,也就是俗话说的迷之自信。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她的语言暴力持续了很多阶段。
虽然造成我这样内敛的性格不只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但从大部分原因来说还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当然了,我写在这里并不是说讨伐他们,我现在已经不在意了。
只不过这事我早就想说,但是以前碍于一家人的想法,所以也没有写过。
我上初三的时候,刚刚转学成绩也不稳定,虽然刚开始还不错,但是下学期有点分心,考试成绩不太乐观。
那时候我妹说:就你这个成绩,二中都考不上,二中我们这边最差的高中。
去年她考二建,一次上岸。现在就常说,她要是有得选,就不会那么拼命考二建。说相比别的普通女孩子,她已经很厉害了。
但事实上,她那个时候上班都不用干活的,一个星期也就干一两天的活。
而我跟男友,上班的时间很少闲着,只能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
她自己后来也说,那个时候只有一件事就是看备考的东西,上班做的事不需要用脑子,所以她可以兼顾两件事。
再比如,明明自己也胆子小,还嘲讽我说:你怎么那么胆小?我真的也很无语。
我说她头脑简单,她说你这话就很伤人了,你不应该说,有些话明明知道很伤人,就不应该说。可她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双标要求别人?
都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她这些话都是张口就来,而我很少很少反驳。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花钱的时候不是一家人,赚钱的时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几百块钱就不用计较了,这就是我对她的看法。
之前和初中同学聊天,说起以前的事,他突然跟我说,我觉得你那几年活得都不像自己。
想想2020年疫情,那个时候我要看着我妹的脸色,卑微地主动做家务来讨好她,生怕她看我不顺就要翻脸,真是太心酸了。
为什么这么卑微呢?就因为我买菜吃饭花的她的生活费,她说你都花我的钱,我还不能跟你摆脸色?
我妈还说我:你还怕妹妹,你也真是没用!好意思跟我说。
虽然她也曾遭受过我妈不公平的待遇,但我觉得原生家庭不是理由,她这样子不会让我产生是一家人的感觉。
正因为她们这样的语言暴力,让我觉得很失望,对亲情也不会心存幻想了。
好啦,分析原因和吐槽到此结束,接下来是挖掘潜能。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自己的呢?
是有一次,当我又开始感叹,或者说是羡幕那些自媒体博主的时间复利时,朋友跟我说,想做就大胆去做啊,犹豫不决干嘛呢!
那天正好在跟男友闹别扭,他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我其实很消沉,我觉得很不开心,负面情绪如同海水一样把我包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如果是以往,我会气得摔东西,甚至可能伤害自己。但是那天,我突然很冷静。
我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坐在椅子上发呆。“想做就行动,想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啊。”当时脑海里就反复想着这句话,一个人剔骨重生,觉醒也是一瞬间的事。
于是我找了张纸,开始写自己的优缺点。
缺点:不够自信,懦弱,胆小,自卑,犹豫,纠结,没有安全感。
优点:很强的专注力,坐得住,静得下心,不服软。
成就:坚持记账1300多天,坚持存钱13个月,拥有五位数存款。
以前我很自卑,真的很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平平无奇。
现在深度分析自己后,也算正视了自己的问题,那就好说了。
跳出舒适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你有了改变的念头,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变化。
虽然我现在不做自媒体了,但是有时候也会看看小红书,获取写作的灵感。
隔三差五我就会看到一些30岁的女性开始写作的故事,她们称那是一次觉醒。
个人来说,30岁,还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
她们都能做到自律,坚持,改变自己,我为什么不行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感觉自己也在进步。
中国有一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也越来越发现,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探索自我。
希望我们都能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懂得自己,更加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