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调再行动,有纲要,还得保留机动灵活。主调是体验美食,副调是礼拜大佛。传说中,川菜在成都得名,但真正好吃的,还得去乐山,有点像粤菜中的顺德——藏在小地方,盛名在外。来都来了,名扬天下的乐山大佛,自然不能错过,还得礼拜礼拜。
第一站:八婆麻辣烫
第一站选在牛华镇,传说中麻辣烫的发源地。遍布大江南北的麻辣烫,从校门口的小摊到各大商业MALL,无处不在,却难以想象它竟然出自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我们来到当地最有名的“八婆麻辣烫”,这家店已经经营了36年。旧桌椅、老员工,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浓厚老店气息,仿佛一直在等着我们光顾。
牛哥负责点单,我则出门寻酒。吃得好,喝的自然不能拖后腿。很幸运,附近的一家名酒店里,意外淘到了一瓶泸州老窖60版特曲,俗称“小1573”。酒已到手,饭已上桌。虽然早有预期,作为麻辣烫之祖的盛名已经让我们有所准备,但实际的口味仍然远超想象。麻辣的香气弥漫,鲜辣的滋味在舌尖上跳舞,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冲击。吃着吃着,我和牛哥不约而同地停下筷子,默契地举起酒杯:“来吧,酒肉穿肠过。”
晚间漫步:滨江路的秋意
饭后,趁着天色未晚,漫步滨江路。微凉的秋风拂面,路边的小叶榕树摇曳生姿。走过望佛楼,遇见热情的乐山姑娘,名字独特的餐厅和小酒馆如同点缀在这条悠闲的路上。这个初秋的他乡,竟让人有种恍若回家的温馨,游子归来,心安。
第二天:杂酱面与豆花的美好清晨
次日清晨,趁着烈日未起,找到老桥头的一家地道面馆。我们点了一碗干绍杂酱面,隔壁的店铺里又打包了一碗豆花。食物的朴实无华和它本身的美味,搭配着乐山早晨慢节奏的生活气息,幸福感油然而生。有人说,高品质的生活,从一顿美好的早餐开始,这话一点不假。
乐山大佛:不动声色的朝圣
终于,到了此行的重头戏——乐山大佛。几千公里的路程,数十年的向往,终于在今天得以实现。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人潮和无数精美的壁刻,终于在一声轻响中,大佛赫然在目。我们站在离大佛头部不到五米的地方,抬头望去,没有金光四射,也无天籁轰鸣,一切都静默安然。他不开示,我亦无求。
我将目光转向佛祖所望的方向,脚下是从北向南流淌的岷江,对面是自西向东的大渡河,两江交汇,环抱着昨晚我们漫步的滨江路。大佛俯瞰世人,或许他看到的众生如同我们一般茫然碌碌。而我们,站在这几千年的时光见证者面前,心中竟也有一丝难言的平静。
收官之战:钵钵鸡与西坝豆腐
礼佛之后,便到了最后一站:钵钵鸡和西坝豆腐。这两道菜,不负盛名,依然是味蕾的盛宴。此时此刻,我们已不急不躁,仿佛吃到哪儿算哪儿。旅行的节奏也从未因任何时间节点而紧张,佛系到底。
结语:佛系与饕餮的完美融合
纵观这次出游,真正做到了“奢侈”二字。奢侈的,不仅仅是美食的丰盛,还有时间和心境的从容。没有赶时间,没有卡住自己,随心所欲地吃、随遇而安地走,这种佛系的节奏贯穿始终。
除此之外,意外的收获也不少。牛哥创造了一个全新词汇——“佛里佛气”,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适用于无数场景,前无古人。刘老实的“喷空”功夫也不得不提,说起话来能让甲跳到C,意象宏阔,仿佛没有逻辑,却又毫不违和。这才是真正的人间行走最佳搭子——不仅陪你吃好、玩好,还能在人间烟火和思想的浪漫中,找到共鸣。
旅途虽短,但回味无穷。这次与饕餮和大佛的相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饱足的胃,还有自在从容的心。佛里佛气,不止是对这次旅行的总结,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宣言——吃好、走好,心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