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听奥南朵老师的《喜悦之旅》讲到如何和父母和解,其中举了很多例子。
一方面我们会对父母对自己的苛责不接纳耿耿于怀,一方面又会不自觉地把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复制到孩子身上。
我在带两个儿子的过程中,会经历生气-后悔-再生气-再后悔的循环,尤其是当看到大儿子懒洋洋,做作业拖拉,歇斯底里吼叫的时候,就会血往上涌,即便是强压住怒火,不发脾气也是做得不由心出发,很是勉强。
今天听了老师的答疑后,有不少体会,最重要的要真实对待自己的感受,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忘掉完美父母,完美父母不存在;完美孩子也不是孩子的楷模,要真实,真诚;
如果我对自己有评判,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
孩子不会对所说的话反应,而对底层能量反应;
如果我携带焦虑,害怕自己不够好,那么孩子能够感受到;
接纳我不完美,但我尽所能做好,即使有时搞砸了,也要温柔地包容自己;如果接纳自己,也就会接纳孩子;他们不是你所期望的样子,但他们就是那样;
检视自己内在焦虑,发现了就接受它,让它和自己和平共处。
02
昨天睡觉前,大儿子拆了一大包旺旺雪饼(太太买了野餐用的,结果没吃完)和薯片,兴冲冲地要开家庭会议,其实他想的就是家庭会议可以吃零食。
但太太回家,很反对孩子睡前吃零食,本来有机会吃零食的孩子一下希望落空,他非常愤怒,把沙发上的五个抱枕扔得到处都是,还尖叫,把婴儿围栏也踢掉了。
太太很严厉地对他说,进去罚坐,不把东西收拾好,就不要到床上睡觉。
孩子气嘟嘟地收拾了东西,我发现他真正收拾起来,速度很快而且收拾得很好。
晚上我带他睡觉,他也不理我,就蜷着身子钻入被子里,迷迷糊糊睡着了。我给他盖上毯子,拭去他睫毛上的泪珠。
今天早上他起来,还是有点小情绪,一直对我说,妈妈是个大坏蛋,不愿意和妈妈说话。
我和他靠在沙发上,和他讲起了《爱看书的男孩》,林肯小时候的故事,讲着讲着,他的脾气渐渐消了,情绪也平和了。
我问他,昨天你为什么收拾东西那么快,那么好呢?他嘟囔着说,妈妈说,不收拾好,就不让我睡觉。
我抱紧他,那你去刷牙,刷完牙,吃好饭,我们可以吃饼干,他小声说,妈妈会不同意的。
看着他的眼,我说,妈妈不是不让你吃,而是不希望你晚上睡前吃,你可以和妈妈商量下。
虽然孩子仍然有点不高兴,但情绪已经平和多了。
03
从这件事情我感受到,不管孩子和父母怎么争吵都会对父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赖和服从,我们需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也允许自己控制不住情绪,但一定要在事后和孩子多聊天,疏导他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