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也要笑了。
平心而论,过去十年吧,至少,上海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相当的高,如果我打分的话,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昨天经过下午的阴沉,傍晚如期飘雪了。那是前两天就预报了的,我和南方的好友说,上海要下2018年的第一场雪了,雨夹雪。
昨天上午还是阳光灿烂的天气,但气温却明显地下降了。到了下午,太阳一躲起来,天马上灰暗阴沉下来,那就是长辈们告诉我们的“捂雪天”。室外相当冷,好像每个角落里都悄悄地嗞嗞嗞冒着冷气,天上、地下,身体里没有一寸地方能滋生出一点暖意来。对于体弱的人来说,这样的冬天真是不好过,如果还有责任必须在室外,那真是一种摧残和折磨。
相比炎热,寒冷更加累人恼人,因为身体所有的毛孔都收缩紧闭,防止热量外泄,于是每一个细胞和脏器都是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在寒冷的室外待久了跑到温暖的室内,感觉就像刚刚做了一场运动那么累,怎么不是呢?浑身上下,骨架肌肉都在和寒冷做殊死的搏斗。
傍晚时分,天更暗下来。走出大楼看到飘雪花了。哦,你终于来了。戴好帽子,捂住耳朵,围巾围严实,还有手套,恨不得武装到脚趾头,然后骑车慢慢往家走。
雪花不大,迎面打在脸上,像小银针轻轻刺了一下皮肤,让人冷冷地打着激灵(冷战)。看似轻如鸿毛的雪花飞蛾扑火地往你身上钻,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入身即化呀!难怪冷气直往身上逼。好在没有雨,只是雪花。但它们实在太小了,飘到哪里都是悄然无息地消逝。我看了一眼手机,天气预报提示:明日暴雪。我一阵兴奋:真的?
晚上回到家里,手机里短信噼里啪啦地发来有关下雪的信息,全是段子。看来上海人内心是极其期盼雪的,也包括我,但总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在我的儿时,下雪几乎是冬天的标配,冬天不下雪这个冬天就不完整了。长大后几十年,也许由于是热岛效应,冬天几乎是不下雪的,孩子们没有见过真正的雪,看雪至少要跑到长江以北或者日本。
预报是暴雪,能相信吗?
今天清晨起来一看还是真的有点雪,但是,满眼望去,就是邋里邋遢的雨夹雪——雨水多,雪花少。这也是上海下雪的特色,动不动就是雨夹雪,湿答答地惹人厌,不像北方,下雪就下雪,干干净净的,多好。像我儿时下雪的时候,站在雪地里半天也不会把棉鞋打湿,跑进屋里,只需把浓密的雪花抖落一下,绝不会湿了衣服。现在可好,不打伞是万万不能的。
说是暴雪,真是笑死人了。在我的印象中,大片大片鹅毛般的雪花接连不断地飘落,密密麻麻,加上大风,像昏天黑地中的雪白大网罩降下来,那才叫暴雪。哪像现在,雪花妖妖娆娆,雪片很小,像我这般近视眼得定睛地看,才能看到是雪,雨水倒是滴里搭拉。偶有街边一小堆雪,也是在黃污污的雨水里泡着,没有一点点下雪的美感和诗情画意。
这样的雨夹雪,就是下个两天也积不起雪来,十分丧气提不起劲来,屋外气温倒还没有降到零下。下午,雨里夹着雪,紧一阵,慢一阵,耳边都是滴滴答答的落雨声,哪有静谧地飘雪的感觉?简直就是下雨。看着手机上着网,不断提示有暴雪的黄色预警,我想,姑且相信他吧!或许在上海,等到暴雪,需要足够的耐心。
但仿佛是润物无声,到了下午三四点,草丛润上了一点点白雪,还盖不住,透出青绿。也许到夜里,等世界都熟睡了,暴雪才会翩然而至吧。
而对于上海的天气预报员们来讲,他们肯定也很少见到真正下大雪,对于暴雪的概念,恐怕每个人脑中都是不同的画面,比如我,感觉就是粗暴有力的碾压覆盖,碰上狂风,简直像世界末日到来的架势;而对惯于柔美的南方人而言,可能是连绵不绝层层叠叠,然后是轻柔的银装素裹,心也随之诗情画意起来。
殊不知,这孩子眼中的童话世界般美丽白雪,却深藏着很多危险。记得2008年的大雪,竟然把我家花园的雨棚给压塌了,后来费了好大的劲才让人帮忙修复。高速公路上积雪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车祸丛生,马路上骑车、步行的人虽然小心,还是很多摔倒的,这时最忙着加班的就是医院里的骨科医生了。所以这大概是我们感受美丽的冰雪世界需要付出的代价吧!这完全像那个段子所说,整个上海都在等雪,像少女等着恋人,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而农民伯伯们一定是喜欢的,因为瑞雪兆丰年嘛!
又快傍晚了,雪稍微大了些。现在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如果一晚申城暴雪不停,明天将是另一个洁净无暇的世界。
我们,且耐心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