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读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畅销书,思考了很多。苍鹭给蛤蟆做咨询的过程,也是蛤蟆自己回忆成长经历,慢慢打开心结,学着和过去的自己和解的过程,最后自己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在第一次咨询时,咨询师苍鹭就明确告诉蛤蟆,双方都要出于自愿,蛤蟆是为了自己做咨询,而不是为了其他的人。咨询是自己和咨询师的合作,这一点是咨询的基础。
人面对事情处理事情时有三个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是指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确切一点的说,儿童自我状态是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我们的核心,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蛤蟆最初的悲伤和难过,抑郁的原因就是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态度,他形成了否定自己、道歉、讨好、内疚及恐惧的“儿童自我状态”,不能自拔,越陷越深,从而抑郁。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的正如自己的父母,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了所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父母自我状态”包括“挑剔型父母状态”个“审判型父母状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父母自我状态”。我们要避免“父母状态”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更要避免“父母状态”对于自己造成的伤害。因此不要对自己过于挑剔,有什么不好的,都是自己的错,让自己永远陷于自责和痛苦之中,不断的审判自己,不能进入成长状态。因此要懂得爱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的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要明白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形成的。我们可以用四个状态表示:也可以看图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