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586):祸兮福之所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在西汉初由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的《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有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说明的是同样的道理:说的是在住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这个时候邻居们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当初这位父亲对他儿子所说的那些话里边所隐含着一定哲理的智慧。
像前段时间朋友们在一块聊天时说起,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间,人们都被困在家里那段时间,为了居家健康,不停的进行全面消杀,防护,行动也受到限制,大人孩子长时间窝在家里难免心情不好,家人之间偶尔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为了转移注意力,她看着抖音学会了做好几样面点,饭菜,改善了家人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家人之间的关系,大家能温馨相处。
我身边有一个熟人,在前几年因为某种原因,平时业务能力强,但性格耿直的他,被晾了这么多年;他平时照样上下班,照样干工作,只是重要的工作轮不到他干。最近,他们单位有多名同事因为工作关系而被问责,他现在还是一直平平安安的一天天上班下班,过着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人间世事难料,谁又能说的清楚到底是灾祸还是幸福呢!”如果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福祸的光临能泰然处置,那么这个人的心境已经超凡脱俗了。
大地不会一马平川,有时会有一些高山险阻;江海不会风平浪静,偶尔会有一些波涛汹涌;生活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一点旦夕祸福。每个人都希望幸运、福气不断降临,但谁又能说的清楚暗中不会有祸的隐患;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也不要灰心丧气,而要相信灾祸困苦后会有幸福;身处福中不可以得意忘形,要做好防范灾祸的准备,时常要有居安思危,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意识。
人生路上,福不可以强求;如果能培养乐观的心境,倒也有可能招来福气;祸不可躲避,如果能去掉心中的恶念;倒也是一种远离祸患的方法。人生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能问心无愧。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附一:(《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政治浑沌,人民淳朴忠诚;政治清晰细密,人民狡黠、抱怨。福分是祸患产生的原因,祸患是福分产生的根源;谁能知道终极的标准呢?难道没有正的标准,正又会转变为邪的,善又会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伤害别人,有棱角而不刺伤人,直率而不放纵,光亮而不炫耀。(参考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第九课例文)
附二:古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