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看看——张掖

实习结束了,我们一致同意去看看风景,好不容易来到这,可不能白瞎了这么好的机会。然后一行三十余人包了辆大巴出发了。

天气阴沉沉的,但阻挡不住我们的热情,一路上都是山,吸引着我们这群平原孩子的眼光,路途很遥远,不时颠颠簸簸,像摇篮一样,我们都有些困了。

第一站首先到的是马蹄寺,藏传佛教寺院吧,我指着大门上的字,问了下景区工作人员,他说是藏文。

屋顶下斗拱围一圈几个意思?
门口的大波斯菊,也是格桑花的一种

我们直接到了最出名的三十三天石窟,下车时天下起了小雨,人人都裹着衣服,我庆幸穿上了外套,我一个人走在前面,不一会其他同学都不见了踪影,不一会我就到了有两栋白色建筑的一个平台上,建筑很新奇,我下意识将其认为是藏教建筑,虽然我对这方面了解很少。

两栋白色建筑

看到有一个通往观景台的阶梯,有些陡,我三步并两步,跳着向上,不时向下瞅瞅,没一个人在我后面,顶上朦朦的也不见人影,这时我有些热了,拉开了外套的拉链,袖子也卷上胳膊,还有些喘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呼吸有点吃力,我张大嘴巴,还是不太起效,于是我坐到阶梯上,十几秒就好了。反复几次终于登顶。我是不认为我身体弱的,我想到一个名词“高原反应”,由于此地较我家乡(河南)海拔高,而且我还蹦着上去,自然喘了。在顶上休息了会,看着仍有通向前方的阶梯和淅淅沥沥的雨滴,再想到我一个人,于是我转身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到了三十三天石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景点每次只能进三十五人,在雨中淋了少时,我终于进去了,近一小时后我出来时,我想着:还不如不去。

怎么说呢,洞窟很窄,门洞很低,爬上的“隧道”——姑且称为隧道,有一段简直暗无天日,又窄又低,我们只能手脚并用,匍匐前进,我帮忙拽着后面的小男孩,十分艰难的爬了上去。

菩萨“兜里”的钱
低矮的洞口

就跟着人群,每个洞窟都有雕塑,大部分手里都被塞上一块五毛,四周墙壁刻满了各种到此一游,墙皮都脱落了。我眼光被一首诗吸引,看落款“民国廿七年”,虽说诗很一般,但如果旁边那些歪歪扭扭的“到此一游”变成有点意义的话,百年后大概也会有些历史价值。

最顶端黑乎乎的,数百展油灯灯芯晃动,倒是显出一股神秘感。一个大肚子大叔跪在蒲团上朝着佛(菩萨?)拜了拜,刚才在其他洞窟也见到他在拜佛,大概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吧,这倒成了我来此地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幕。

下山时前方有个背着双肩包的大爷,头发花白,小跑着往下走,不时停下来看看远山,他问我山顶云下白色的是雪吗,我说大概不是,雪被云挡住了,他摇摇头表示有些遗憾,说起那些沿山开凿的洞窟,我说大部分都是重建的,他说对对,那时我也参加过那场运动……

下了石窟,准备去看看大雄宝殿那些古建筑的,然而近中午,大家就要求回市区吃饭了。

吃完饭不做一刻停留,直扑丹霞地质公园。

此时天气仍然不好,想象中阳光照耀七彩山的神话般绚烂景色没有看到,日落就更别提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有七种颜色吧,有人说就像人工染的一样,人工的哪有天然美呢?如果人工颜料与山间七彩一样,那么在我们心中,还是天然的更加好看吧,毕竟“天然”已经先入为主了。

有些倦了,人很多,四大观景点依次坐公交到达,每到顶上一通拍摄,就忙赶下一处,像这种自然景观还是静静的停下看才体会到美,而不只是七彩而已。可人太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色渐暗,最后看日落的希望还是破灭了,我们讪讪的回望最后一眼,踏进了出口的大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文章的名字,你可能会想到电影《功夫》里面的如来神掌,提升效率是每一名学习者都在潜心追求的,因为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
    清水一点通阅读 743评论 2 22
  • 记录:先下载jar包 下载的地址为:http://mvnrepository.com/Maven的中央仓库,其中有...
    玲珑花阅读 281评论 0 0
  • 深夜11:50,距离凌晨0:00还有10分钟 我骑着摩托车正以300Km/h的时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燃油表上的指针...
    废稿笔迹阅读 955评论 8 7
  • 殊不知何时何地遇此物,皮蛋,石灰粉裹装的。灰坛子里,放几星期,蛋便有了样子。 直接切开。分三圈不同的色彩,外圈墨黑...
    安平10阅读 36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