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结束,孩子们已经复课,老师的工作量加倍,工作时间也拉长,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有好多常规防疫工作要做。一半是防疫工人,一半是教书匠。
孩子们入校时要在校门口刷市民卡,显示绿码者方能进入。我在班级里建议怕孩子卡丢失的话可以买个卡套挂胸前,第二天收到学校通知,要求全体学生都得这么干。女儿作为五年级生,且自己的东西从小到大都管理得很好,这个规定让她觉得有几分不快,不过,也只能套上,然而,我就没见她戴胸前过。作为母亲,我懂,对她来说,这个预防措施,她认为完全没必要。
学校为了预防学生卡丢失、拿卡费时间等情况规定让每个孩子必须装上卡套,看起来完全合乎学校教育的常态,然而,也常常就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让我们忘记了去思考教育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听过一本书叫《园丁与木匠》,是有关教育的,大意是木匠把一块块木头按照一定的模型,雕刻成一模一样的形状,整齐,统一。园丁则依每一朵花,每一株植物的特性按需呵护,在他的滋养下,花儿们长出自己最美的状态。
反观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大班额教学,集体化教育,要的就是把一个个孩子教育成我们所规划的模样,什么应该怎么样,全部都是统一的要求。在这过程中,个体的特性与需求看不见了。
然而,这种需求只是不被看见,它始终还在,于是,教育中产生了那么多扭曲的现象。专家教师们就现象找方法,各种改革,各种实验,只为把扭曲摆正,却不曾想,我们在负循环的路上渐行渐远。
教育,首先是个体的教育,顺生命而教,应自然而育,吾当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