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意公子新书《大话中国艺术史》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聊点题外话。
连日来,最热门的谈资莫过于俄乌冲突。古今中外任何年代,但凡硝烟一起,给当事国人民带来的都是深重的灾难。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俄乌矛盾积怨已久,乌克兰如今的局势只是多方博弈之下的牺牲品。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此次冲突虽是由于乌克兰东部境内两地闹独立而引起,但纵观事件根源,喜剧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政治上表现出的不成熟却是导致这场战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络上有一个被玩坏了的梗:“屁股决定脑袋。”文雅点的说法应该叫做“位置决定想法”。说的是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往往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做出决策的范围。
那么,沿着这个思路延伸,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古今中外,凡是“艺术家”坐江山,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其结局不是误国就是亡国。除了泽连斯基,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晚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后主李煜、陈后主陈叔宝、木匠皇帝朱由校、锁匠国王路易十六、美国前总统里根(私以为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的里根没有对美国造成致命影响的原因在于美国总统制需要受到国会制约,区别于中央集权的中国封建王朝)以及“靖康之耻”中被金兵俘虏的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
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一直以来,笔者对意公子的作品总是毫无原则地偏爱。她非常擅长于用诙谐幽默的大白话来讲解艺术,尤其在她的视频中,你总能发现一袭飘逸的绿裙、神采飞扬的她把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讲解得妙趣横生,竹林七贤、黄公望、苏东坡、《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一个个教科书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被她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看她的视频,读她的书,被她的语言魅力感染,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吸收到知识,这就是她的魅力!
在其新书《大话中国艺术史》中,将中国艺术史这个漫长的过程以拟人化的手法比喻成一个人。以时间顺序为传承,先后经历了婴儿期(原始时代)、孩童期(青铜时代)、青春期(秦汉与魏晋)、壮年(隋唐)、中年(五代与宋元)、暮年(明清),将数千年来的中国艺术史皆浓缩在了一本书中。
得益于诙谐风趣的语言艺术,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还能惊喜地发现许多喜闻乐见的野史八卦。这就大大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
此外,我们得以在书中看到各种价值连城的国宝,仿佛能切身感受古人的高超技艺和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譬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它的出土标志着商周时期的匠人不但发现了磷元素,还能精准地计算出铜与磷的比例。这项技术在当时远远领先于世界水平,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这句话如果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好事者在半夜听来,都可以发挥出一篇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了。这无疑是提倡新文学的鲁迅先生对于顽固的旧式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赤裸裸的批判。不管时人对它迷信也好、依赖也罢,由此可见残留的封建社会毒瘤对那个年代的人们影响之深远。
在笔者看来,鲁迅先生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宋徽宗赵佶。应当承认,作为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君,李煜与赵佶无论在个人经历和艺术成就上都有着天然的相似。艺术上同样惊艳绝伦,政治上同样平庸无为。二人的区别在于,我们可以将赵佶称为“艺术家”,这个称谓却不适用于李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佶在书画上的非凡成就远非擅长填词和音律的李煜可比。
除了一手漂亮的瘦金体,赵佶最为人乐道的作品非传世名画《瑞鹤图》莫属。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创作于北宋政和二年,该画作描绘了上元节期间飞到宫殿的一群仙鹤。其中十八只仙鹤在宣德门上空久久盘旋,另有两只仙鹤竟然十分对称地落在了宫殿之上,这在视仙鹤为祥瑞的中国古代无疑是难得的吉兆。由此诞生了《瑞鹤图》,画中20只神态各异的仙鹤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正髓,是赵佶书画珍品中的诗、书、画俱佳之作。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仙鹤带来的祥瑞之兆并没有持续太久,1127年金人南下,掳走了徽、钦二帝及大量宗室、嫔妃,直接导致了宋氏南迁。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满江红》中抒发了其满腔愤恨,词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每每看到这幅《瑞鹤图》,笔者都会颇觉讽刺,正值而立之年,意气风发画下此图的宋徽宗,怎会想到15年后北宋会亡国于自己手中?这不是“吃人”的封建时代又是什么?
江山不幸诗家幸。在《大话中国艺术史》中,意公子将《瑞鹤图》的前世今生和宋徽宗的命运讲述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假如,也不会给任何人翻盘的机会,但如果时候能够倒流,也许他会愿意换个身份,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做一个以苍生百姓为念,心怀社稷、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