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铁链,一辈子夫妻

在云南嵩明县小街乡长塘村的群山褶皱里,时间仿佛被风吹得缓慢而沉重。这里没有喧嚣的城市节奏,只有炊烟袅袅、稻浪翻滚,以及一段深藏于泥土与岁月中的悲怆爱情。

1993年,王兴福牵着新娘龚仕花的手走进简陋却喜庆的婚房,村口的老槐树下锣鼓喧天。那时的他们,像所有怀揣希望的年轻夫妻一样,憧憬着柴米油盐里的温暖人生。大女儿降生后,屋檐下多了笑声,灶台边多了忙碌的身影。日子虽清贫,却如春日溪流般清澈流淌,充满生机。


命运的转折,始于一场再寻常不过的争执——邻里为争田水吵得面红耳赤。龚仕花性格本就内向敏感,在激烈的情绪冲击下精神骤然崩溃。她开始喃喃自语,眼神涣散,夜里常常惊坐而起,仿佛被无形的恐惧缠绕。经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确诊,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那一刻,王兴福的世界塌了一角。他变卖家中仅有的耕牛和口粮,带着妻子辗转求医。可精神之病如雾中行路,时明时暗。每逢中秋月圆,龚仕花病情总会加重,像是月亮也成了她灵魂的敌人。

1998年中秋刚过,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降临。王兴福外出接寄养在岳母家的大女儿,临行前千叮万嘱。然而当他归来时,只见家门口空寂无声,而襁褓中的小女儿,已被发病的妻子抱至牛栏江边溺亡。

他跪在江畔,泪水混着泥水滑落。不是愤怒,而是无尽的自责——“是我没看好她,是我不该让她一个人。”他没有责怪妻子,反而将所有罪责背在自己肩上。他知道,那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早已被病魔吞噬,留下的只是一个被痛苦撕扯的灵魂。

更残酷的打击接踵而至:不久后,龚仕花失踪了。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她疯癫走失,有人猜测她已葬身山野。但王兴福不信。他放下农活,揣着一张泛黄的结婚照,徒步翻山越岭,跨云南、走贵州、入四川,风餐露宿两年之久。他的鞋底磨穿,衣衫褴褛,却始终紧握那张照片,逢人便问:“你见过她吗?这是我的妻。”

终于,在四川警方的帮助下,他在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被拐卖为农妇的妻子。重逢那一刻,龚仕花已认不出他,眼神空洞如深井。但他仍紧紧抱住她,哽咽道:“我来了,我们回家。”


可命运并未因此仁慈。妻子病情急剧恶化,治疗费用如无底洞。2002年,走投无路的王兴福抱着大女儿来到昆明街头,举着一块手写纸板:“愿将女儿送人,只求换钱救妻。”字迹歪斜,却字字泣血。所幸警方及时发现,阻止了这场绝望的交易。事后,他跪地痛哭,悔恨交加——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刻,也是最真实的一刻:一个父亲在爱与责任之间挣扎到濒临崩溃。

回家不久,龚仕花再次失控,点燃了整间木屋。火焰吞噬了他们的家当、记忆与栖身之所,只留下焦黑的断壁残垣。王兴福带着妻女暂住弟弟家一间潮湿阴暗的土屋,风雨来时屋顶漏水,冬夜冷得难以入眠。


在那片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里,王兴福的故事像一盏昏黄的油灯,微弱却持久地照亮了人性深处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他不曾拯救世界,但他用十一年的沉默与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爱——不是风花雪月的誓言,而是灾难降临时,依然选择留在身边,牵着手,不松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