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对沙漠情有独钟,那是内心深处对远方,对异域文化的向往。她和荷西在沙漠中经历的那些事,遇到的那些人,隔着40多年,依然让我觉得这一幕幕就发生在眼前。
在寂寥的沙漠中,三毛正式开启了她的写作之旅。她写这些故事,为了父母安心,也为了自己的兴趣,这种记录生活的方式也让我跃跃欲试。在日复一日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能够挖掘出不平凡的故事,而这故事还能让读者欢喜、惊奇、悲伤、向往,可见三毛的功力深厚。
书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三毛和荷西用心地布置他们的爱巢。荷西先去的沙漠,在西班牙人开的磷矿工作,租了一个三层小楼,不过没有什么家具,起初连张床都没有,吃睡都在地上,衣服也只能放在带来的箱子里。三毛来后,开始四处搜寻装饰爱巢的东西,去镇上误打误撞买了装棺材的木板当桌子,收到父母和好友寄来的陶土茶具,现代版画,海报,绵纸灯罩等等。这个家就这样一点点被装饰得富有情调。
书中摘要:
1、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2、于是,我常常借了邻居的铁皮炭炉子,蹲在门外扇火,烟呛得眼泪流个不停。
在这种时候,我总庆幸我的母亲没有千里眼,不然,她美丽的面颊要为她最爱的女儿浸湿了——我的女儿是我捧在手里,掌上明珠也似的抚养大的啊!她一定会这样软软地哭出来。
我并不气馁,人,多几种生活的经验总是可贵的事。
3、(买了车之后,三毛和荷西去镇上时总开车,路上见到艰难行走的人,他们都会热心地停下来招呼。有时是10几个小孩,有时是牵着羊的老人,还有戴着白手套上镇上看电影的少年。)
总也忘不掉他那双白手套,这个大孩子,终年在不见人烟的萧条的大漠里过着日子,对于他,到这个破落得一无所有的小镇上来看场电影,竟是他目前一段生命里无法再盛大的事了。
4、(三毛的邻居们并不是很友好,他们总问三毛借东西,但是很少还回来。三毛热心地给他们看病,但也从来没有回报什么。而三毛帮助过的一个奴隶,那个奴隶却知恩图报。三毛和荷西也曾想为这个奴隶争取自由,但最终也无法。)
过了不到一个星期,我照例清早起床,开门目送荷西在满天的星空下去上早班,总是五点一刻左右。
那天开门,我们发现门外居然放了一棵青翠碧绿的生菜,上面还撒了水。我将这生菜小心地捡起来,等荷西走远了,才关上门,找出一个大口水瓶来,将这棵菜像花一样竖起来插着,放在客厅里,舍不得吃它。
我知道这是谁给的礼物。
我们在这一带每天借送无数东西给撒哈拉威邻居,但是来回报我的,却是一个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
5、我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因为我没有学问,但是,我愿意在将来的日子里,仍做不断的努力,以我的手,写我的口,以我的口,表达我的心声。
(以前我总爱看些讲大道理的书,总觉得那些书才有营养,看完三毛的书,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和文字既有营养又有力量。)
6、结婚,小半是为荷西痴情,大半仍是为了父母,至于我自己,本可以一辈子光棍下去,人的环境和追求并不只有那么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这件事上谈成败,论英雄。
7、盲人骑瞎马,走了几步,没有绊倒,以为上了阳关道,沾沾自喜,这是十分可怕而危险的事。
我虽笔下是瞎马行空,心眼却不盲,心亦不花,知道自己的肤浅和幼稚,天赋努力都不可强求,尽其在我,便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