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在她的《人生效率手册》中提到了一个“1000天小树林计划”,没想到,就是这个计划让她从一个学渣变成了学霸,然后她的人生从此开始逆袭。
在她读初中的时候,老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北京申奥(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老师问同学们:有谁想去当奥运会志愿者?
张萌突然萌生了去当志愿者的想法,老师问:“你们有谁觉得张萌能当奥运会志愿者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相信,因为只有成绩佼佼者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而张萌当时只是一个大家眼里的“学渣”。
从此,张萌开始发愤图强,早起学习,经过努力终于考上了杭州大学——可是,只有在北京上大学才有可能当奥运会的志愿者,她考虑再三,决定退学重考,第二年终于如愿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了北师大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
然而,第一次摸底考试,全年级一共120人,她只考了第89名,这让她的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她问自己:你真的甘心当一个“差生”吗?当然,不是。
很快她便振作了起来,并且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三年时间从第89名提升到第1名。
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一句话: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丧失自己。
有了目标以后,她就开始做计划。
她向师哥师姐们请教学完四年的英语需要多少时间,师哥师姐告诉她,需要5~6千小时,如果想要出类拔萃,要付出多一倍的时间。她算了算,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每天至少还需要学习3小时以上。
她将时间分成可控和不可控,又将可控的时间段分成高质量、中质量和低质量三个等级,她发现自己只有早上的时间才是可以自由支配的高质量时间段,也就是5点到8点之间。
她找到一片安静的小树林,从此开始实施她的“1000天小树林计划”。
她每天早晨5点钟,去小树林学习和朗读英语,哪怕在最冷的冬天,零下20℃以下的气温,她都是风雨无阻。
就这样熬了100多天,迎来了她在北师大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出榜那天,因为有过第一次的教训,她习惯性地从后往前去找自己的名字,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后来还是同学告诉她:你的名字在第一个!她才知道,自己的三年目标已经在三个多月的时候实现了。
从那以后,不仅是她的英语成绩提升了,她每年还能拿到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还有三好学生等等荣誉。
可见,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用时间管理来分解目标,日积月累,达到逆袭,实现目标,让梦想成真。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时间管理只会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时间管理是从做计划开始的,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就要开始做计划,然后实施、总结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做计划、实施、总结和评估,形成一个学习回路。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每天忙这忙那,没有时间学习,但是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很遗憾,我也是那种目标不明确的人,什么都想学,什么都不精。
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后,就可以确定自己的精学和泛学内容,用四象限法则来分类,然后用“要事优先原则”来决定优先做什么。我们可以将时间分成可控和不可控两类,然后再分出高、中、低质量的时间段,来完成自己的精学和泛学内容。
有了目标,将目标拆解成可量化的小目标,精确到每一天多少时间,以及什么时间段,然后就可以开始用单点突破法来完成目标。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做计划,实施、总结和评估。
许多年前我还是一个每天睡到自然醒的平庸的人,近几年开始学习写作之后,每天几乎都是六七点钟起床,更早的也试过,有几天五点钟起床开始学习,但是却因为老公异样的眼神而放弃早起了,但是通过读这本书,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老公影响(已经与他谈过,解决了),并且去找到自己的同类,一起相互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