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南方难得的一个艳阳天,日头新出,蟋蟀声也渐渐传来,几枝红豆在微风中细细地摇着,听得砰一声,那红豆变炸开来了,滚滚的落在了青石板上,细雨刚过。青石板上似是笼罩着一层荧荧的绿光。蟋蟀的声音在青石板中次次回荡,此起彼伏,似是奏开了这生命的美好。青石板上的那颗红豆,映在了一片青色的背景上,格外耀眼,又格外孤独。
青石板旁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王,有子于扬。一户有女,唤六娘。两人从小相识,于扬每每从学堂回来,定会去与六娘戏耍一时,直等的被母亲一遍遍的喊着回家温习功课,这时,他们俩才依依不舍的分开,随即约定好明天再见继续今天未完的游戏。那一日,于扬在青石板上捡到一颗明晃晃的红豆,便飞奔着去敲开了六娘的门。六娘道:“小秀才,汝来做甚?”小秀才低下头不好意思的将手中的红豆递了上去。六娘一看是一颗红豆,便问道:“这颗红豆怎么了?”小秀才红着脸说:“先生刚教我一首诗,我来背与你听.”只听到书声朗朗,正是那首王维的红豆生南国,只是一首绝句没有背完,小秀才便被母亲喊回去温习功课了。
转眼七年过去,小秀才长成了风度翩翩的公子,六娘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子。两人虽情投意合,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都被那世俗的眼光所影响,小秀才没有再敲过六娘的门,六娘走在路上也不曾喊过小秀才的名字,两人明明相识却好像被什么束缚住了,可能是那一缕情丝,愈是喜欢,愈是说不出口。那一日小雨初霁,小秀才便要进京赶考,临走时走到六娘门前扬起手来,想要敲门和六娘道一声惜别。却没有鼓下勇气,便被同乡喊走了。他没看到身后的窗边有那么一道倩影,手中拿着的是一方绣着红豆的手帕,那一抹嫣红不是红线,却是一滴血。许是这雨并不是从天上落下,似是那阁楼上的女子的泪珠。一滴零丁,落在了赶考的举子身上,那烟雨弥漫的江南,朦胧胧的青石板上落着两颗红豆。小秀才不知,雨之何起,六娘不知道,那红豆又从何而来。只是那青石板上一直留着脚步的回声,似是叙说那依依不舍的离别。
却待来年,小秀才一举高中,当他骑着高头大马返乡时,众人在庆祝他高中的同时,似乎还在忙着什么其他的喜事。只看到六娘家张灯结彩,红红的喜字贴满了四邻,那新郎一身红衣骑着健硕的黑马在前面开道,便要踏入家门迎娶六娘。小秀才心里咯噔一声,可悲他和六娘青梅竹马,却也眼睁睁看着她做了旁人的妻子。他跌下马来,跑向那旧时的小门,敲动门锁,却几时无人应答,只是从二楼飘荡荡下来一方手帕,上面那殷红的红豆,正是六娘那日绣好了却未送出去的手帕,小秀才捡起手帕,那二层阁楼早已关上了窗。未过三日,小秀才便执意回京,众人苦留不住,却心中疑惑,这光宗耀祖之时,何不多待些日子。可是人已不在,心却何留?从此小秀才一生未踏入过嘉定。
后有诗人王初桐,号竹所,又号红豆痴侬。
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