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源,木有本。
燧人氏钻木取火,始创华夏文明。燧人氏与华胥氏生育伏羲氏和女娲氏。羲皇生神农氏,神农氏生轩辕氏。史载,轩辕生于黄土地,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周文王是黄帝的后裔。据载,周文王有个弟弟虢仲,被封于岐山,称西虢国。子孙们以国名为姓。称虢氏。由于古代“虢”“郭”相同,郭氏后裔便将“虢”逐渐改为“郭”氏了。
相传三国时期,郭淮统率雍州岐山的郭家军从陕西岐山来到陇中通渭屯守碧玉关。从那时起,通渭碧玉郭氏繁衍生息,瓜瓞绵绵。家风优良,勤孝礼善,曾经子孙三百口并未分家。经商种地,样样精通,有水磨一盘,号称磨里家。崇文尚武,人才辈出。中过武举,曾举孝廉。有敕赐的厅房、栓马柱等。和通渭县城里的孔武举家门当户对,世代联姻。
大约一百多年前,我的长辫子祖父未去赴考,自修医道。一条扁担一头挑着小脚太太一头挑着医书,沿马路西行到牛营店,开了一爿药铺,字号“万亨”。
我有两个爷爷。大爷建仓。娶我大奶——通渭县里孔氏,育有二子。二爷建库就是我爷爷。娶本地付氏,就是我奶奶。当年已生下我大大,我二大,和我姑姑。万亨药铺养活不起众多家口。通渭老家业已分家了。我祖父到碧玉如将分给他的川地留给亲房,把山地卖了。于是,就用所得银子在山岔里买了二十垧坡地。这里的土地“种一斗收八升”。眼看只靠种地还难以生活下去。我爷爷就出门打工去了。民国十八年天大旱,遇了饥荒。春季里把种子撒在地里,家里没有剩余粮食。我爷爷不在家。我奶奶带着儿女回娘家了。我大爷被饿死了。我那两个叔父往通渭县里的娘舅家去求助,再也没有回来。多半是饿死在路上了。只留个我大奶一个人了。尔后,我的祖父祖母同时去逝,合葬在河东坡。那时候,我大出生了。又种了几年地,我爷爷到路家庄租赁了王家的车马店。
车马店在马路北边,依山而距,东南西三面黄土筑起高墙,呈规整长方形,东西宽五十步,南北长一百二十步。整整两垧地大的面积。南墙正中朝马路开了大门,一根又宽又厚的木头装了门槛。安着两扇高大结实的木质大门,外面装了铁门环铜泡钉,里面安有木门栓。门洞深八步,宽三步,高一人一展手。从大门进去,前院西边是一口水井,安着轱辘。东边箍了四眼泥窑,是店家的住宅和厨房。南边临马路的两眼窑上面盖着高房。那是我爷爷的卧室兼瞭望台。后院西边是客房,东边是马棚。马车停在当院。
日日晌午的时候,马车接踵而至。车马店家忙起来。马车一进门,我大大就给车把式指引车位,帮忙把牲口牵到马棚里栓好。添上草料。等吃完一槽草料,再帮忙到井边曳水饮牲口。我大端着笸箩收银圆。收满一笸箩就缴给掌柜的。掌柜的就是我大大。我奶奶在厨房里忙。我爷爷已不理事。我爷爷只铲圈,清理马棚里的马粪,再垫上一层土。马棚旁边积了一大堆粪土。等东家架大车来拉,送到地里当肥料。我爷爷脾气倔,东家好摆个掌柜的臭架子,口气大,念碎米子。我爷爷就不让着,嘲厥一顿,甚至干一架。但是王掌柜偏心庄农,讲究“种地没巧肥多就好。”视粪土如珍宝。见我爷爷勤快,积了那么多粪土,心里盘算,这些粪土值多少银子呢?这是无价之宝呀啊!只要有了这么多的粪土,难道还愁地里的庄稼不长不打粮食么?更何况一年的租金也不少,悉数届时缴纳。便对我爷爷不但不起嫌弃之心,反而觉得亲同手足,谁也离不开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