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朋友们提到内卷,生意不好做源自于内卷的厉害,工作不好找,也是内卷的原因 ,孩子考学不好考,心仪的学校招生的分数越来越高.....总之一句话,干什么都不容易。
那就要思考下,怎样应对内卷,怎样在这样内卷的环境中,找到应对的方法,更好的活下去。
首先,理解下内卷的定义:内卷的英文翻译是involution,直接理解是“向内延伸,跟别人一起一圈一圈地转”。
有一位自然科学家是这么科普的,他说内卷这个词原是用来描述贝壳的,一般贝壳的尖尖会伸出来,而内卷的贝壳,它的尖不是往外长出来的,而是一直往里延伸,在里面形成一圈一圈的卷。这向内的圈虽然一直卷,但总有越卷越紧的时候,那时就卷不动了。
内卷的根源可追溯到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比如农耕经济,随着随着农耕经济越来越精细化,按照理想逻辑,每个土地单位上的投入越多,产出也会越高,但其实并没有,所增加的产能恰好抵消了多投入的成本,形成一种奇特的平衡状态,很难被打破。
精耕细作,虽地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至的关注,但到最后的收获时发现,产出与投入没有关系,甚至是负增长,在投入产出比上往往还不如采取最原始粗犷的方式获得的收获多,精耕的投入大于了产出,也有经济学家把这叫做“高水平的陷阱”。
这就是内卷的起源,反映到现在日常生活中,那例 子更是不胜枚举:
本来是要买一瓶干净的水,成本可能只需几毛钱,但各厂家在社会总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争夺这有限的需求资源,在水的基础上,反装水的瓶子做了更进一步的包装,可以加厚,加上造型,加上包装,找明星代言,结果本可几毛钱的水,摇身一变可能就变成几元,甚至上百元的都有,但归其本源消费都本只是要一瓶能喝的干净水而已,多余的都是卷起来带来的成本升级,卷起的成本最终还是消费者来买单。这也间接助长了奢靡之风,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再贴近生活的例子就是孩子上学,想自已小时侯,放学还能为家长点个炉子,做些力所能及的时情,写完作业,还可出去与小朋友们疯跑,串墙越瓦的,那是一个快乐。
而现在的孩子,放学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去学个特长,有能力的家长一个不够再来两个,管你孩子愿不愿意,都是为你好。
可怜的孩子们,多些了特长却少了应有的欢乐,这也是内卷教育,孩子不学那就只有被超越,被别人卷的份了。
还有很多生活工作中的例子,细想真是很多,总结起来,内卷的弊端:一、太过注重细节,都在细节上下狠功夫而逐渐使人迷失方向。二、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面子工作,浮夸于面而不务实。总之就是简单的事情越搞越复杂,但都那样搞不跟着搞也不行,结果是越搞越累,内卷不息,直至奔向螺纹的终点,卷不动为止。
那怎样避免内卷或者被内卷呢?
有名话说得好:如果内卷无法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比别人跑的更快,卷跑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卷。
我也是这句话的信奉者,有段时间每天坚持4点半起床,一段时间还好,但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晚,有时都得工作到晚十二点,坚持四点半起床,最终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每日昏昏沉沉,身体状况也明显下降,感冒不时袭来,后最终改为五点多起床,不在卷的路上奔跑了,毕竟活着最重要。
但内卷的压力已深埋在我这一类人的心灵深处了,因为已经成了习惯,不卷不舒服,现调整了下,内卷的对象不在是别人,而换成了自己,不再要求自己那么极端 ,只简单的要求自已今天比明天更强一点,好一点,学会长期主义,学习的目标,财富的目标,不再寄望于速成,只要今天比昨天有所收获,强一点,快一点,那就知足,毕竟拉近了目标的距离,生命尚存还算健康那就是最幸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