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蔡蔡战友在群里提了一个话题:昨晚跟邻居聚众聊天,聊到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觉得不需要额外再给孩子报班,孩子自有开窍的时候。她觉得:现在的风气——孩子们都学的早,如果不跟着学,那么孩子在入学的时候就会处在中下游,娃的压力就会很大,如果不知道如何把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成绩提不上去,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他的成绩,也会认为自己没有学好的能力(这后果很可怕)。如果要把压力转为动力,也还是要下功夫多学习。问我们这当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我当时告诉她的第一句话是:我一直主张要让孩子快乐学习,家长要做的是适当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我为什么这样答呢?因为,这是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的。
下面,我用几个案例来阐述一下蔡蔡的话题里的三个问题:
孩子们真的需要提早学吗?
孩子们真的需要额外报班吗?
作为母亲,该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得早的成功案例:我早期的一个学生明小子在读小学前的那个暑假,她妈妈便初步教他一年级上学期的功课(孩子也乐意学),入学后,成绩的确很不错。在褒奖声中,明小子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后来便一直很优秀,直至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没有提早学的成功案例:我现在的一个学生涵小妹,一年级时成绩和能力都不突出,到三年级的时候越来越拔尖。很家长都很诧异: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班级,她的转变为什么这么大?我便让她妈妈来班级做分享。原来,涵小妹的妈妈在她入学后,便有意识地调整了上班时间,尽量让自己的时间和涵小妹同步,方便自己接送涵小妹上下学。放学路上,她会有意识地和涵小妹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情况(这一点非常好,既可以基本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状态,还能入水无痕地培养孩子思考和表达的的能力),然后让涵小妹吃些小点心后,就定下闹钟让涵小妹复习功课(此时,她会微笑着坐在涵小妹的旁边,静静地看她复习写作业,偶尔提醒孩子的坐姿或写错的笔画),孩子复习完她才开始做家务。二年级她便适当放手,涵小妹写作业的时候,她就做家务,但涵小妹有疑问,她会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和涵小妹一起探讨。就这样,一年多适时的有层次的陪伴和引导,让涵小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涵小妹独立学习的能力。
再说说凡小子吧。凡小子的唱歌兴趣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才被发现的,三年级的时候才开始正式跟声乐老师学习,结果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以“优秀”的成绩把声乐十级拿下。如果说这其中有点天赋的话,那么,钢琴呢?有多少家长因为督促孩子练琴而气急败坏一地鸡毛呢?凡小子是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钢琴,两年后,他便会弹《献给爱丽丝》等几首耳熟能详的好听的曲子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喜欢,所以,老师就跳级教了他,他也不负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用家长监督,到点了,自己就坐到钢琴前练习起来。
所以呢,孩子要不要提早学,要因人而异,没有必要跟风,做为母亲,最重要的是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在哪里,然后给予引导。如果“牛不饮水强按头”,孩子会学得不快乐、家长跟着受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还有可能留下后遗症——造成孩子“拖拉”或“潜意识厌学”。
威威姐家的哥哥读一年级了,马上要升入二年级。入学之前,在幼儿园大班也学了一些东西。但是上小学以后还感到很吃力,速度慢,做作业都要陪着。一年下来,威威姐和孩子都心力交瘁。威威姐说,虽然孩子比开学时有一些进步,但是说实话,快乐学习肯定谈不上。再看看他们班成绩好的,学的很轻松,学得多也不累,还觉得很快乐。这让威威姐很是焦虑了好久。
大家知道吗?我们学校每学期期末都会统考,只要你班级的及格率达到90%,优秀率达到40%,便能达到一点小小的奖金。这两条线是“双高普九”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性,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给老师定下的两条线。从90%和40%这两个数字,你们就可以知道:一个班级的孩子资质不同,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孩子成绩不优秀,并不代表他其他方面也逊色啊。所以,放宽心态,不要只盯着成绩做文章。那是不是说成绩不好就不用管了,是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那怎么办呢?额外报班辅导吗?答案是不确定的,要依自家孩子的情况看。首先,你要知道孩子的不足在哪里?是理解力有待提升?是学习意识欠缺?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是认识有偏差?如果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你最好别送补习班,那只能让你破费买打击——我怎么生了个不会读书的料。因为补习班的的教学与学校的教学相差无几,面对的是众多的受众,很难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一个孩子身上。如果是孩子暂时没有开窍,你就更没必要着急了,必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时候,只是迟早的事。
如果你依然对蔡蔡的迷茫、威威的疲累一样感同身受。我还想提醒你一件事: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有着更多的优势。学校教育重在“传道授业解惑”,一个教师面对的是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你面对的只是自己的一个两个孩子,你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观察力”“专注力”等的培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维妮弗里德·斯托纳在《斯托纳夫人的自然教育》中明确提到:“观察力”“专注力”“想象力”“兴趣”这些特质能让人们保持清醒,从而在人生旅途中保持耳聪目明的状态。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拥有了“观察力”“专注力”“想象力”“兴趣”这些特质,你还用担心他学习不好吗?
所以,建议你,多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引导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你的孩子具有超强的观察力。建议你,多用心陪陪孩子,以发现孩子更多的兴趣点加以及时的引导,因为最容易让孩子们学会的是那些他们最兴趣的东西。建议你,学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因为没有人能在精力分散的情况下变得特别杰出。
还有,请你记住:一、人与树一样,最完美的状态是所有枝干都得到均衡发展,而不是只有几根枝长得庞大无比,其他的又弱又小。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发展他的天赋,但是不要损害他的其他能力。二、如果母亲没有满怀爱意地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规则,没有哪个孩子能仅仅依靠获取的知识就获得力量,取得成功。
如果你是个准妈妈,请你记住以下几点:
每个孩子在出生后都能接受科学的早期教育,那么他们都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天才。
我们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孩子的大脑得不到知识的滋养。我们应该从摇篮时期就给孩子创造有趣的环境,并开始对其进行教育。
所有教育必须始于母亲,她在孩子出生前已奠定了孩子的智力和身心基础。所有孩子最初接受的知识应该来自于他们的母亲,就像从母亲的乳房吸取营养一样。
每个母亲都应关注宝贝的饮食、沐浴、穿衣等情况,而最重要的是关注其心智的培养。
不要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真正的母亲会超越烦恼、愤怒和困难,用平静又愉快的思想来应对一切,她总是面带微笑,使家庭充满欢乐。
最后,让我们共勉吧:努力做一个有识见的母亲。虽然我们不能像许多伟人的父母那样慧眼独具,或者像他们那样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但我们要愿意用全部的精力和不懈的努力,让孩子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