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就是观看的角度所形成的空间感,也就是物体的空间关系
是将3D空间表现在2D平面时必须具备的重要观念
透视感在绘画中是必不可少的,摄影作为绘画的延伸载体也是必须掌握的
摄影是一种静态的平面艺术,照片是一个二维的平面,而非三维立体的空间我们要理解透视关系才能来呈现这个空间的构造
那透视理论在摄影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要怎样才能够判断、选择自己想呈现的透视类型呢?
带着问题往下看
👇
透视关系的基本原理:
1.近大远小
2.高于视平线的,近高远低
3.低于视平线的,近低远高
带着这三点去观察你身边的环境,你会发现透视的基本原理无非就是三种。
原理之外:
1.曲线与直线
“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大自然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伟大的建筑师高迪这样说过。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大自然中是不存在直线。这个世界上,不规则的图形比比皆是,不存在的反而是“直线”。直线,只是我们“人类”定义出来的。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必然存在一条直线,那也是我们人类的“视平线”。但视平线,实际上也是平面,所以我们在摄影中讨论透视关系是需要灵活一点,将你的视平线当成一个平面去用。视平线就是人眼观测景物时与人眼高度相同,并沿眼角向两侧延伸的那个平面;当你站在平地上,视平线和地平线(地平线是远处天地相交的线)高度基本相当,站在高处视平线高于地平线,站在低洼处视平线则会低于地平线,视平线会改变画面中地平线的位置。
2.反透视
人是用两只眼睛来获取物体的图像,获取的东西都是经过大脑加工,物体在形状的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三维世界中的距离感。3D电影就是利用双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能从银幕上获得三维空间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摄影和绘画中,三维空间转变成了二维空间,一些透视法则变会有所不同。
消失点与透视
消失点:消失点也称作灭点。在立体空间中,所有面的平行线条,可能会因为视角改变的关系,变成看起来像是斜线。而朝向相同的方向的线条(这裡的方向指的是远离我们的方向)最终会交集在一个点,这个点我们就称之为消失点。而ps中的透视裁切功能便是将视角造成的倾斜拉正。
1.单点透视:
无论高度(站/坐/蹲),也无论物体的位置在上下左右哪个地方,只要是平视,且面向物体的正面(如一面牆),线条将汇集于一个点,即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有主观、第一人称的感觉,让观者彷彿是置身其中的当事人,常用于表达作者观点或强调临场感。尤其当空间像是在你的眼中收缩时,若场景中包含线条元素(如道路、牆角),也能同时形成引导线带领观众专注于主体或带出视觉方向感,但因为是面向一个平面的关系,使得"面"在画面上得到较多观注,其深度表现并不强,取而带之的是一种安静、稳重的感觉。
2.两点透视
面对物体的转角处,且平视的状态下,线条将从两个面向远方汇集于两个消失点,即两点透视。跟单点透视比起来,两点透视使得物体立体感或房间的空间感更强,又不会过度扭曲,偏向纪录、旁观的视角,第二人称的感觉,很多合成照为了以假乱真也会刻意选择两点透视来强调写实感。
3.三点透视
一般日常视角,垂直线几乎都是互相平行的,小幅度的低头、抬头也不会有明显变化,但当使用大幅度仰角或俯角拍摄时,垂直平行线就会变成很戏剧性的交集线(景物收缩),得到第三个灭点(仰视时第三个灭点在上方,俯视时则在下方),即三点透视,如果用广角镜能让其变形更夸张。三点透视大大强调了物体的纵深,夸张的变形使其具有强大的张力,可以强调不可思议或主体雄伟壮观的感觉。
透视在摄影中的应用
巧用引导线,制造纵深感,增强画面布
利用前景和后景制造景深感,照片会显得更立体
尝试用广角和鱼眼镜头拍摄,体验更夸张的透视变化
END
作者:影千柳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