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到柔软的情感 就会有伤 这个触及让我痛也让我醒
《爸爸妈妈站起来!》
这是许多年来,第一次如此清晰而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和绵延不断的思绪让我愿意坦露自己的情感。
母爱弥香
儿时的母亲在大家庭中为躲避外公对她读书的斥责,偷偷地去学习,小学连跳两级,三年读完以优异成绩考入初中,在舅舅的资助下勉强读完,后选择去上中医学院,为了筹集学费,她省吃简用,还经常卖血来自给,这给母亲的身体造成终生的伤害,到现在母亲仍身体嬴弱,不费力气就可以将她抱起。酷爱读书和学习影响了她的一生,在众多的选择中确定与父亲的结合也是她看中知识的结果,因为父亲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40多年前,中专毕业的她毅然带着不到一岁的大姐随父亲支边到了荒无人烟的内蒙古,从此开始了她与恶劣气候、家庭重担、医技蒙昧的抗衡。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内蒙的偏远地区景况更加恶劣,一座大家帮助搭建的土坯房成为我们的家,一住20年,父亲很快被借调到外地,家庭的重担落到了年轻的母亲身上,她的身体因生活条件而变得更加瘦弱;她俊美的面庞因风沙而慢慢地粗糙;但她的毅力也因此变得更加坚韧,她常说人不会被累死,关键一定要告诉自己坚强!
她用善良之心体恤贫困牧民;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生命;她对患者从来都是有求必应,风雨无阻,对她来说工作永远是第一位,她用行动见证了治病救人的理念。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对病人微笑,亲切的话语让狂躁的患者很快就安静下来,有个智障的妇女总是到医院四处寻母亲,为了她喊“季大夫”时听到母亲的应答,这足以让她高兴而去,有时人们善意的告诉她母亲下夜班了,她就远远地等在门口或跑到我家中去看……
环境的恶劣,从未改变母亲对生活向往,她会带着我们边给爷爷奶奶准备年货,边把房间图刷一新;用手织出五彩斑斓的毛衣给我们;自己亲自裁剪出新衣;悄悄的在五月节夜里我们编系五彩线……母亲用自己的聪慧装扮了我们的童年,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
三十年中,母亲成为我们那个小镇里最受人尊敬的人,远近闻名,因为在那里生活的三十年里,就有整整一代人,甚至是一个家庭中的二代人是由她亲手接生的。作为妇产科医生,小镇上所有汉族、蒙古族妇女几乎都得到过她的救治,离别小镇返回内地前,送行的挤在门口,谁也不愿离去,母亲遗憾离开那里,内地虽然举家团圆但却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多年的故友!
也许每个人的成功机遇不等,而有成就和出色的女性,必拥有广阔的心胸和坚强的意志,母亲从未正面的教导我们该如何做,但却用行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学会包容、善待他人、轻视钱财和自我努力,将自律、自尊、自制作为每个人心中最好的准则,也正是她的品质使我们全家和睦,各家安然。恰恰是母亲,在我眼里就像一块海绵,无论外力多大,她都统统地吸纳包容,既有贤妻良母的宽容大度,又有知识女性敏锐的判断,她的坚强,坚韧和坚忍成就了她一生淡泊和从容。
父爱无痕
家里刚团聚时,父亲在我们心中多少显得陌生,多年在外的他与我们的生活有距离,而他又是一个感情不外露的人,直到后来我们才慢慢习惯父亲的方式。
作为中国早批大学毕业生,父亲选择了去内蒙支边,足迹遍步了各大药厂,多年的努力和钻研成就了中国的两项治疗粉刺和脑血检发明专利,显著的疗效和诸多的荣誉注定有很好的前景,而父亲的病体使他无法继续开发下去,这一直是他的憾事!
父亲节俭而淡然,不抽烟不喝酒,为人率直、坦荡。小时候我们最怕的就是跟父亲出门,因为他绝对是舌不得花钱买吃的,他自己出门到终点才吃饭,即便是坐长途车走远路,他也不会买卧铺票。记忆中,在外面工作的父亲总是按时把家中攒下的米面送往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家,我们小时候是难得见到大米和白面的,生活在父母两人坚强臂膀的支撑下过着俭朴而祥和。
他的心一直在对我们默默的关爱,出门时的反复叮咛、各家中米面油的补充,他做了许多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此时父亲躺在病床上,我们多么盼望还能时刻看到父亲忙里忙外的身影。
现在的父亲经常用一种暴燥的脾气来抵触我们的关怀。其实我们非常理解,他是不愿意我们在他身上花钱、花时间。一方面,他是在为我们着想,另一方面,作为他的子女,我们了解这是他一生节俭的习惯。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久了,看久了,便给了我们生存上的引导。兄嫂是单位里的中层骨干,姐姐更是在一次次挫折前为自己争取了新机会。用最憨厚、最任劳任怨地二姐的话说,彼此的关爱,就是只要做起来就好,只要坚持就好,哪怕微小,也是一种力量。
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每天都在研究着如何照顾父母,如何不让他们感觉寂寞,不让她们感到生活上的不方便。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上面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我们都已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现在父母突双双病倒,突然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家是那么需要自己。如果有一份工作可以在家里来做,可以守在父母身边,我愿意去做。
正常情况下,每个成年子女在父母需要自己的时候,都会有所意识,并尽自己可能地去做些什么,这是我们做子女的本份。但现在我的困惑并不是我做不到对他们关心照料,而是如何让一辈子习惯于为家庭、为子女付出的父母坦然接受我们的回报,我们的照顾。
我们在一个家族的精神指引下成长,我们对于父母,包括大姐在内的修养、品质都是相当地折服。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甚至是在科尔沁草源的沙漠边缘北风怒吼、狂沙肆虐的日子里,留给我们更多的不是艰辛,而是在艰苦环境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在长大成人之后,一个家庭对你无形的影响和那背后的支持都是一个人永远的财富。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似乎都在无声地拒绝我们的关爱。除却他们有为别人着想的美德,我知道他们在思想上正在受到很大的冲击。以前,都是他们精心为儿女们安排好一切,现在非但不能这样,还必须接受别人对他们的照顾。也许这种失落远比身体上的伤痛更令他们难过。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七日真爱Thinking
今天时隔9年,慈爱的父母已经离我们而去,这悲痛和隐情坠在我心。
相信爱的力量、相信用心带来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