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孙子名武,齐国人,因为精通兵法受到吴王阖庐(即阖闾)的接见。阖庐建议孙子小规模地试着指挥军队,于是,叫出宫中美女,共约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阖庐最宠爱的两位侍妾担任队长。
孙子把号令多次重复地交代清楚。于是,击鼓发令,叫她们向右,妇人们都哈哈大笑。孙子就杀了两个队长。
之后再击鼓发令,妇人们都符合号令、纪律的要求,再没有人敢出声。
从此,吴王阖庐任命他做将军,经过一系列的南征北战,吴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对的,孙子是把理论成功付诸于实践的,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军事理论,做了将军,向西打败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
②
孙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后代子孙中又出了一个孙膑。他曾经和庞涓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出于忌恨,就设计砍掉孙膑的两只脚,在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后来,孙膑被齐国使臣偷偷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对他礼遇有加。于是,孙膑帮助田忌赛马,三局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尊孙膑为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暗中谋划了一场“围魏救赵”的精彩故事。
十几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前去救援,孙膑设计逼死庞涓,击溃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流传着他的《兵法》。
③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他年轻时,花费千金还求官无果,被同乡邻里笑话。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逃跑了。后来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鲁君怀疑他私通齐国,吴起就杀掉是齐国人的妻子以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后来吴起被鲁君疏远,又到魏国,魏文侯听说吴起带兵打仗,连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与士兵同甘共苦,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后来又被魏武侯猜忌,跑到了楚国。
楚悼王听说吴起贤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依法办事,令出必行,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
等悼公一死,被动了奶酪的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伏在悼王的尸体上。大臣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太子即位后,因为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说:我不论他们的兵法如何神奇,只评论他们的生平行事。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吴起向魏武侯讲对人民施恩的道理,自己却刻薄、暴戾、少恩乃至葬送了生命。可叹!
评论:功利心强的人,对士兵体恤,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家人在他们心中,价值不大,所以残忍对待。
吴起治军打仗确实不简单,至于人品嘛,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在权力地位面前,某些人可以抛弃普通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