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发小,无话不谈。
每次见面,都着急的问我,“怎么办啊。你说现在男的都喜欢什么样的?”
“是不是我身材太瘦,胸太小?”
“这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就一天比一天老了啊。”
我每次都会劝说一通,“你挺优秀的,名校硕士,央企工作,又这么漂亮!”
问得次数多了,我有一次就认真的说,“你也别成天纠结这个事了,有空读读书吧,给你推荐两本我觉得不错的哈”。
她看上去不大乐意了,“你说我着急找对象呢,哪有功夫看书。”而后,又认真的问我,“你读那些闲书有什么用呢?”
我一时语塞。
其实安的终生大事,我也是自己分析了一下。安的身边也不是没有追求者,但还是逃脱不了那个魔咒,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
她给我看过她爱慕的一个人的朋友圈,某知名IT公司项目经理,平时发的不是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对行业发展的看法,生活相关的就是各种户外活动,在美国开直升机,在京郊滑雪。照片里修身休闲装展示着良好的身材,明朗的笑容透露着坦诚自信。
我不认识人家,但看上去,这是一位优秀、努力而又喜欢挑战自我的人。
我一直相信人和人之间是存在磁场这回事的,如果两个人在一些大的方向上有比较一致的观点,更容易相互吸引。
而我觉得安的奋斗在通过高考进入一所985后,就可能失去了方向。玩玩乐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工作不忙不闲,工资不高不低。安的梦想就是找个优秀体贴的好老公,只要他努力奋斗就行。
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无可厚非,只是感觉如果想要吸引到一位如此出色的他携手一生,自身可能也需要更提升一下会更好。
我们刚毕业那会儿,终于财务独立,年轻女孩儿在一起就是逛街,安的时尚品味很好,拘谨保守的我在她的推荐下尝试一些新的风格,颇受好评。
我们每次见面就是吃喝玩乐,当然这是生活的一大乐事,后来慢慢发现有时跟她谈谈最近观看哪部电影的感想,或者看了一本书有好多收获想和她分享一下,她敷衍两句就又回到她的主题了。
而我每次和另外的几位朋友交流,总会在热烈的讨论中有一些新的火花碰撞,感觉颇有收获,进而期待下次的交流。
其中一位已经当妈的,说她在家里也经常和她老公交流一些想法。我知道他们俩现在周末还时不时把孩子交给老人,两人一起去听音乐会,看话剧。
两个人相爱相守,需要的不就是这种默契和合拍吗。
所以我建议安业余去看点书,并不是要故作高姿态去指导她的生活,而是作为朋友,真心希望她能从阅读中体会到我感受到的和有趣之人交流的闲适愉悦,或遇智者指点迷津的豁然开朗,亦或是在他人的引领下对自己的反思,时常提醒自己不骄矜,不偏执,让内心更加丰富而强大。
以前在大学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富兰克林自传》。
在书中跟着这位备受崇敬的老人回顾他的一生,年少时当印刷工吃苦耐劳,坚持学习;青年时诚实努力,勤俭节约,创办印刷所、报社;中年,孜孜研究科学,完成避雷针等多项发明;热心关注国家社会,组织创建第一所图书馆、医院、大学;出任美国驻法大使;参加《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他的对自己的严格自律,处理事情的宽容智慧,对自然和社会的热情正义打动,我对他充满感激,抄下他的十三条生活节制准则来督促自己脚踏实地。
(美元最大面值上印刷的头像不是总统,是富兰克林。)
工作几年,有所懈怠,读稻盛和夫的《活法》,好像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自己忽然对工作的意义有了些新的认识。
这位经营之神以东方佛学的思想来解释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修养,磨炼灵魂。“释迦牟尼认为‘精进’非常重要,是达到开悟境界的修行方法之一。所谓精进,是指努力工作,心无旁鹜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帮助我提升心性与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时怀感恩利他之心,努力投入工作。认真严格的工作习惯无形中也改变着我自己的性格。
再回到“读书的用处”,想起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论读书》,当时年少,只觉得枯燥,不如散文优美,也不及小说有趣。直到工作后买了本中英文对照的《培根随笔》读起,非常喜欢,原来不只见解独到深刻,文笔也简洁优美;再对比读王佐良先生的译文,发现也是干净利落,自如洒脱。不妨再大声朗读一下 Of Studies: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朗读这些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句子,本身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该文后面有一句拉丁文“Abeunt studia in morse” 翻译过来: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这也是我们所理解的,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思考后留下的东西,慢慢会形成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正是我们奋力前行的一种支撑和指引。
希望不要再问“读书有什么用”,不要以有用无用来衡量做一件事的标准。因为往往许多人们口中的无用反而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建议从阅读经典开始吧,先逼自己读上他几本。用不了多久,你一定会享受阅读的乐趣,遇见心灵更自由的自己。
我们读书是为了认识自己是谁。 ——娥苏拉·勒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