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号增粉,加五百人大群,速度,还差2人开车
——诚信互阅互粉互广!加我鸭
——朋友,你的号要加粉吗,专业工作室…
——老铁,新小说需要封面吗,专业封面推广 …………
类似的广告铺天盖地,我的个人号刚开通十来个小时,整个微信就是这样的状态,新联系人数字往上跳,刚通过两个验证,瞬间多了几个群,手机都假死了几秒。
作为公号主萌新,一脸懵逼,还没反应过来,马上又被艾特了十多次。
——新来的小老弟,你怎么肥事,互关一波,发你的名片
——那个谁,新进的叫什么火影的,改名片,速度按群主要求准备你的连接,11点我们准时发车,互阅一波!!!!!
——哦哦,好哒,马上发,我不叫火影....
知道他是说我,但是我根本和什么火影忍者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好吧。
由不得我解释,不断跳动的名片和二维码还有链接,像雪片一样刷屏,刹那间淹没了我的发言。
除了名片和二维码,不会有人关心你叫什么。
模式化的操作,急功近利的浮躁众生相
这里是战场,没有人停下来看你的情怀。
花了半小时才算搞清楚,这些群是用来互相增粉,增加阅读甚至刷广告的。
群主宣布所谓纪律,什么本群只能发名片,禁止发链接,什么增加粉丝,退群取关,黑名单江湖封杀到底之类,看起来像模像样,像我这种小白完全觉得找到了正规组织一般。
看着自己十位数的粉丝和个位数的阅读量,内心的贪婪和虚荣瞬间被群里的热情点燃,积极加入了他们的对话,好像粉丝量和阅读量是涨了几十个,也颇有成就感。
然后,又被人拉进新群,有人开始手把手教你如何开通流量主,广告主,很是感人。然而,当他得知你的粉丝不足500,还开不了流量主时,一个二维码就到了你面前,不是什么课程指引,就是所谓的工作室号码,什么真人阅读真人增粉,活跃粉丝带互动,反正一句话,你给钱,什么都有,人家已经都模板化了。
一大群人飞速的发布各种信息,有求阅,有求粉,然后感觉到整个手机发烫了。
然而,这种互粉互阅真的有意思吗?
由于微信官方屏蔽了用其他设备多IP转换计数的方式,于是传统的作弊方法都失效了。
佛不渡已,医不自医。
能帮你的只有别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互粉互阅这个特殊群体,再进一步,还滋生了增粉增阅工作室,形成产业链。
有多少是真心读你文章的,这种群里并不会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就是刷刷刷,你花了很多心思写出来的东西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一个10秒+好看,或者干脆就是3毛5分钱(注:页面在微信授权下显示10秒即算一个阅读,不重复计算,点击广告按曝光量+点击折合计算大约3毛左右)。
后来抽空问了下群主,才知道,很多大V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团队,每个团队都有10以上的500人群。一篇文章一出来,30秒内阅读量就以万计了,然后这些专业粉丝群再对外扩张,如同滚雪球。这种模式并不是民间特有,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加上功利向导形成的。
大佬们一开始就成规模的滚粉滚阅,如同雪球,而我们这些,顶多是雪球外面的砂粒,粘不住雪花,然后还会被雪球抖落在地上,大约就是这种命运了。
相互碾压,相互鄙视,如同一群虫子撕咬的场面
在互粉群里呆了一天,发现另一个问题,各种不服,群主也治不了。
大概就是坚持原创的瞧不起洗稿脱水的,说他们是一群小偷;洗稿脱水的又强烈鄙视复制转载的搬运工,说他们是无脑维生素C(CTRL+C,CTRL+V);搬运工也抨击那些卖增阅工具的,拿钱买粉,毫无专业精神。
——你算个毛线,原创个毛,不就是蹭热度,标题dang
——那也比你们强,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洗稿脱水,看得懂吗你
——就是这群卖粉卖阅的渣渣,搞得大家都要来刷粉,拿钱买来的粉,有啥好炫耀的!
互相对骂,互相怼,仿佛阿Q当年进了回城,觉得自己参加了GM党,便瞧不起赵庄的人了。
然后,终于,群主忍不住出手了。
全员禁言10分钟,世界终于清静了。
10分后,大家又乖乖地开始互刷流量,仿佛刚才的争吵和对骂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毕竟比起流量,其他的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不是吗?
佛说,生死面前,方知善恶;
我说,流量面前,才晓人性;
半塘云影也是凡人,免不了要落俗套,虽然不至于要依赖公众号为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随波逐流一番,似乎也可以被鄙视。
人走着走着,往往忘记了当初出发时想去哪里了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吧,渐行渐远.....
我的公众号是早些年就注册了,当时是工作需要为单位开号,因为单位没有这笔预算,领导也不算太支持开企业号,于是只好拿自己手机试着开,开完了也就一直没管,错过了风口,帐号被冻结至今,疫情以来特别忙,因为晚上需要用到电脑,才发现还有个公众号的收藏,手一贱就激活了,激活的那一刻,我真实的想法是把自己囤的一点文字写出来,就这么简单,算是初心吧。
然而,不到两天,感觉就被带偏了,我不知道多少人像我一样,没法坚持初始的想法。
公众号到今天,流量变现在线上的主导思维推动下,可以说强弩之末,从风口上跌落下来的那头猪,应该就是它,当今短视频正当风口,快速变现。
红海时代,所有的规则都开始透明时,模式化操作在所难免,何况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速成必然才能成为王者。但是被人玩成这样的公众号,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写这个,绝不是要鄙视任何一个,包括我自己。
其实那些刷流量的人,也许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流量,就是变现,而我们所谓的初心,反而显得有些可笑。
人在路上,但凡忘记了初心,要么就是被路旁的风景吸引,以至留连;要么就是被脚下的荆棘羁绊,难以前行,不得不绕道。
其实反过来想,可能路旁的风景才是你的初心,脚下的羁绊才是你的磨炼和修行,冥冥中让你选择另一个目标,这样一想,流量变现,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之一。
与其跟着大浪潮翻滚,为何不守着自己的公众号这一个安静港湾,笑看云卷云舒,慢慢营造,没有粉和阅的孤寂,也许正好还你一个宁静的内心,不再浮躁,不再随波,不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