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
今天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要是在往年,大街上一定满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氛,可是今年由于冠状病毒的出现,我们只能待在家里。今天不仅是元宵节,也是我加入临沭叙事者,第一周上交作业的日子,以前也参加过读书活动,可是很少写教育随笔,很高兴能加入吕健主任的叙事者团队,心情无比激动,今天是第一次交稿,真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写点啥好。
回忆这段时间以来的点点滴滴,让我印象深刻,也最值得留下记录的就是儿子的成长。不知不觉儿子已经三周岁了,慢慢地,慢慢地……不知不觉中,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从以前的言语不清,能说很简短的话,现在已经能和人很正常的交流了,尽管有时候个别发音读准,比如:“大姑”会说成“大du”,“g”这个音他总是发成“d”,当然有时候也会闹出很多笑话。有时候他的很多语言还是需要翻译,说实话有的语言我也翻译不出来为了让我能听清楚,他会说的很慢,然后重复说几遍,知道我和他回应,才肯罢休,这告诉我,我很想和你交流,让你知道我的意图。
三岁的儿子成长的表现为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有主见的方式就是面对事情如此的坚持和倔强,比如:有一天晚上,我让他洗脚,他怎么也不洗,叫了三次丝毫没有要洗脚的意思。我就开始洗脚,此时的他看到我洗脚,便厚着脸皮过来也要洗脚,我就开玩笑似的推了他两次,没想到这两次之后,他不再往我跟前凑,而是跑到一边“呜呜……”的哭了起来,任凭姐姐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我洗完脚后,又打了一盆水,想缓和一下关系,这时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无论我怎么让他洗,就是不洗,一个劲的往床上跑,于是下意识的拽他,没先到我越拽他就跑,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我拖住他的脚,三下五除二的洗了洗,这件事情才算结束。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对我的触动却很大,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觉得上了自尊心,所以才有如此举动呢?
俗话说“三岁是孩子的叛逆期”,这个时候的教育很关键,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可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没敢在网上购买《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只能疫情过后再来研究。但是不能因此而打消我学习的尽头,趁机我到抖音上找到了一些应对策略,每当我遇到问题,总感觉自己脑子里面积累的东西太少了,阅读学习势在必行。
就在我困惑之时,学校张宝凤主任发了一条信息让我们加入临沭教育叙事者和叙事者两个群,让我看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读书心得,这更加激发了写作的欲望,昨晚叙事者群内开启了《做有温度的教育》艺术的导读,读完之后便期待接下来的精彩分享,疫情当前,没能买来书来读,真是觉得遗憾,不过电子版的阅读和董老师的阅读。也让我乐在其中,在阅读的路上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并养成写随笔和读书感悟的习惯,愿在阅读的道路上,在吕主任的带领下能够走的更远,思考更深刻。
2020.2.8正月十五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