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距上一次租房搬家已过去快一年了,人的记忆会骗人,我担心以后会忘记这几年的租房经历,所以先记录下来。
从2014年初来北京,到2017年底,四年内我租房四次,搬家七次,这是一个普通北漂的经历。
为了方便陈述,以下所有的公寓均指自建房公寓,小区指正规居民楼。
第一次租房是2014年初,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毕业前实习我来到北京,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可以做本专业,二是公司提供集体公寓,每间公寓两个屋,一个屋上下铺住四个人,还有一个小客厅,每月房租200元。
2014年北京的公寓还很多,整体房租也不贵,普通小区的两居室也在2000-3000元之间。
第一次搬家是从学校搬去公司宿舍,公司校招三人,我们学校距公司不远,公司就派车来接了。搬家那天宿舍姐妹帮我们把行李一个个搬上车,我们就跟着一起去了,从此开始北漂生活。
当时单独一间公寓的床位不够三个了,我们三人被安排在三间不同的公寓,一个人给了一个床位。
我的床位在一楼,床位上面放满了另一位同事的东西,一直等到那位同事下班回来,帮着她把东西收拾走,我才有了一个床位。
费了很大劲安置行李,铺床,我才算有了住的地方。前几天睡觉的时候,我心里很不安稳,好像闯进了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空间,不知能呆多久。
然后就开始工作了,随着工作稳定,跟同屋的同事也熟悉了,慢慢适应。过了两三个月,公司因人员变动,空出一间公寓的一个屋,我们校招的三人就搬到了一间公寓。
2
第二次搬家正值夏天,北京的夏天似乎异常热,往年放暑假的日子,这时候还要坚守工作岗位。
2014年正举办上一届世界杯,每天下班后太热,我们吃完晚饭就出来闲逛,到有大屏幕的广场看世界杯比赛回放,具体踢的怎样忘记了,只记得德国人比较帅,所以希望他们赢。
那个夏天真是难熬呀,太热了!公寓没电扇没空调,晚上在外面逛到十点回宿舍,大家排队洗澡,水压不稳定,水时有时无,好不容易洗完澡,穿衣出来又是一身汗。
晚上十一点左右睡觉,睡到半夜两三点就会热醒,拿一个纸板当扇子,不知何时又睡着了。
后来公司决定给我们安空调,电费分摊,但有同事不愿意,嫌电费贵,公寓是商业用电,每度电1.5元,公司每个月充400度,超出部分大家分摊。
空调没安成,公司给每个屋买了一个大电扇安在墙上,我很高兴,特别感激公司,以后虽然也热,但开着电扇吹热风也熬过了那个夏天。
后来搬出去是因为宿舍蟑螂太多了,我们搬进去的时候就有蟑螂,经过一个夏天,我们又挨着一个公司的食堂,蟑螂更多了,用了很多办法总是没法消灭干净,只能彻底搬空喷药。
3
第三次搬家到了同楼层的一间公寓,我们校招三人仍在一个屋,大家没事就喜欢自己做饭,买一些青菜、米面,可以下面条,也可以熬米粥,就着青菜或咸菜。
时间到了2015年,当时公司准备做业务升级,新开了公司,我被调过去,上下班时间跟原公司错开半小时,也错开了大家洗漱洗澡洗衣做饭的高峰期。
后来实在不愿意手洗衣服了,就鼓动同事众筹买洗衣机,大家不愿意,最后我自己斥巨资1000元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但因为同事担心电费贵用的并不多。
新公司租了对面的公寓,新同事邀我搬过去,我犹豫了一段时间,最终选择搬了过去,在新公寓我可以自己住一间屋,格局跟原来公寓一样。
第四次搬家后是一段很惬意的生活,再也不用排队洗漱洗澡洗衣做饭,新同事很大方,从不在电费煤气等小事上计较。我买了窗帘装饰自己的屋子,又拉来另一个新同事一起住,一起集资买肉买菜做饭吃,她做饭我洗碗,双方都很满意。
再后来我在新公司碰到了张先生,就开始恋爱了,2015年下半年幸福的不真实,工作压力小,空闲时间多,没有结婚买房的压力,安心谈恋爱,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很好。
那时张先生开始学做饭,还记得他第一次炒鸡蛋给我吃,三个鸡蛋放了半瓶老干妈,当时想笑又不敢笑,生怕打击他,虽然后来无数次拿这事打趣他。
2016年年初新公司业务发展情况不好,决定停止所有业务,张先生重新开始找工作,我又回到了原来公司的岗位。
当时我跟张先生的感情面临着挑战,他要换工作,就要搬出公司男生公寓,这样我们既不在一个公司,住处离的也远。
父母并不乐意我跟张先生在一起,希望我找条件更好的,我们恋爱时间毕竟短,一分开几天就要吵架,为了继续这段感情,我跟张先生决定同居,不分开了。
最后找了公司附近的公寓,每月1300元,押金500元,季付。虽有点小贵,好在公寓挺宽敞的,是一个大开间,厨房和卫生间都隔了单独的小屋,除了墙壁其他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准备,这是我毕业后第二次租房。
4
前四次搬家都是在公司不同公寓间转换,所以第二次租房已经是我第五次搬家,工作两年半足够一个女生买很多东西了,那次搬家借用了一辆轿车,张先生开车拉了五次,我找同事开小货车拉了一次,总之能搬过来的都搬过来了,小山似的一堆。
收拾了一个星期,东西总算归位,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家,房子是租来的,但家不是。
刚开始同居的我和张先生特别激动,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满满的爱,张先生也很勤快,做饭洗衣收拾房间都会帮忙。
2016年下半年我也换了工作,我们的小日子就真过起来了。下班后我跟张先生会约在地铁口一起坐公交车回家,下班晚了张先生会来接我,不高兴的时候张先生会想尽办法哄我开心。
一日两人三餐四季,我和张先生爱上了去菜市场买菜做饭,不同于原来的只吃青菜或猪肉,我们开始变着花样做饭吃,鸡翅,扇贝,螃蟹,蛤蜊,小龙虾,火锅,大棒骨,排骨等等,还特别爱呼朋引伴一起来吃饭,那段日子过的很幸福。
慢慢父母接受了我和张先生在一起,2016年年底双方父母见面,2017年年初我们回老家看房并凑首付买了期房,一切都挺顺利的。
2017年5月突然接到通知我们住的公寓要拆迁,5月31日前都要搬走,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听朋友说的,忙于工作的我和张先生早出晚归,贴在门口的通知压根没看到。
我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距5月31日已不足一个月了,我很慌张,生怕没地住了,催张先生下班赶紧找房。
有一天张先生回来,兴奋的跟我说找到几处不错的公寓,价格1500元左右,周末张先生带我去看公寓,有一个公寓我很满意,当场交了押金,准备搬家。
5
2017年夏天到来之前是我的第三次租房,第六次搬家。新搬的公寓离地铁很近,出公寓有一条林荫路,风吹叶子很凉快的感觉。租金1500元,押一付一,比原来公寓小,也是一个开间,厨房就在门口,卫生间的门是推拉的。
每次搬家都要扔一些东西,但随着搬的公寓越来越小,哪怕只收拾需要的东西,家里也挤得满满当当。
当时我跟张先生的结婚已提上日程,搬家后就筹备婚礼拍婚纱照,定制戒指项链,准备结婚礼服。
八月领证后,准备十月初办婚礼,中间出现一个小插曲,九月份时我发现自己怀孕了,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我和张先生都懵了。
纠结了几天决定留下宝宝,十一放假回家办婚礼前,我抓紧时间办了母子健康档案,并成功在北京一家医院建档,宝宝很给力,各项检查都符合指标。
办完婚礼回来,沉浸在新婚和怀孕状态的我开始盘算何时再多租一间公寓,等宝宝出生时奶奶或姥姥可以过来帮忙照顾。
我租房的计划还没想好,一天早晨张先生起床后去上班,出门两分钟又跑回来了,我以为他忘了带东西,谁知他打开刚拍的照片给我看,是一张通知,上面写着我们住的公寓将被拆迁,一周内必须清退完毕。
那是2017年的11月份,这件事之前北京大兴发生了火灾,当时只知道大兴在清退公寓,以为我们这可以保住,我还在耐心等待迟迟不来的供暖。
一夜之间我们公寓以及附近的公寓、市场全部贴满了通知,要求一星期内全部搬走。
如果说上一次的搬家是我过于紧张了,毕竟还有一个月时间,这次被迫搬家就不得不紧张了,时间紧任务重,一夜之间北京所有的小区资源都紧张起来。
因为怀孕,我情绪时常不稳,想起租不到房就常常急的睡不着觉,并写下了一篇声泪俱下的文章《如果我们注定漂泊,希望我们的孩子有家可归》。
张先生每天下班后都骑车去找房,一开始张先生还想找公寓,毕竟便宜,但我暴怒了,感觉自己住公寓就罢了,不想让孩子出生在公寓,太没保障了,不知道哪天我们正睡觉就又要拆迁了,不想再被驱逐。
当时身边的朋友租房都用自如了,我们也不停筛选价位合理又比较近的小区,几经波折终于租到一个价位没那么高的两居室,押一付三加服务费要2万多,纠结了几次才狠心付了款,这是我们原来一年的房租了,心疼,这本来是给宝宝出生准备的钱。
6
2017年11月底我第四次租房,第七次搬家,那时北京的冬天已经来临,搬家那天阳光却很好,因为怀孕我主要指挥,看东西。当天公寓有很多搬家的,一车一车往外拉东西,很多不要的床、椅子、生活用品扔在一边。
周边的饭店菜市场都被清退了,身边住公寓的朋友也都被清退了,北京的公寓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从去年11月份搬家到现在,我的宝宝平安出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日子又渐渐趋于稳定。
因原来清退的后遗症,2018年北京房源不足,租房中介趁机抬高租金,甲醛超标事件屡次发生,不知道我们未来续租的命运如何,是否还要再次搬离。
这么多次租房搬家,我没有变得轻车熟路,反而一次比一次焦虑了,在北京租房最痛苦的地方不是找不到出租的房屋,而是不确定因素太多。
如果是跟房东签合同,不知道房东是不是跟其他租客也承诺了租房,最后选择出价最高的;不知道房东哪天就突然把房子收回去了,让自己连夜搬走;不知道房东会不会因为周围都涨价了,也跃跃欲试要涨价。
如果跟中介签合同,不知道会不会碰上黑中介,坑了中介费不说,甚至连押金也拿不回来;不知道会不会碰上中介坐地起价,每次续签涨50%房租。
每次租房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远远大于实际租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曾有人问过我,既然在北京这么难,压力这么大,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不回家乡呢?是呀,我也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非要在北京受苦,不回家乡呢?
是家乡几百平的房子不够大吗,是家乡纯天然的食物不够健康吗,是家乡缓慢的节奏不够舒适吗?都不是!
留与走,这是困扰很多北漂的一个问题,总结起来就是:留不下的北京,回不去的家乡。
7
阶层是遗传的,父母的终点就是孩子的起点。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父母终其一生种地打工供我们上大学,目的就是让我们逃离继续在农村的宿命,不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生存挣扎。
我以为努力读书,考取好大学,来到大城市,进入企业做好员工就能实现阶层逆袭,最终却发现急剧增长的房价房租,严格的户口制度,昂贵的医疗费用,无底洞的孩子教育费用,早已把外地人隔绝在外。
如果回家乡呢?家乡也很难回去了,习惯了大城市便利的条件、开放的氛围和处处存在的机会,回到家乡蜗居一角,必须要忍受家乡的落后、固有的人情世故和匮乏的工作机会,所以很多逃离北上广的人又回来了。
即使大人可以接受,孩子的教育也是很大的问题。我生长在农村,小学时我们村一个年级有60个学生,现在几个村合起来一个年级也不超过20人,有条件的都把孩子送出去了。
我高考时在县里最好的文科班,高考成绩最好的同学也只考上本二,文科全校第一都没考上本一,这还是几年前的情况,现在更是每况愈下。
北漂回家乡更多的选择是家乡所在的市区或者省会城市,不至于太脱离城市,不至于太落后,但市区或省会城市的房价并不友好,动辄一两万的房价,对于没有基础或父母帮忙的北漂来说首付就是一个问题,即使凑够了首付,家乡一个月2000-3000元的平均工资,连房贷也还不起。
很大一部分北漂来到北京,除了工作挣钱,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刚来北京时的远大抱负慢慢都不敢说了,但证明一下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是很多北漂的梦想,梦想在北京说就有意义,回家乡说就是不合时宜。
如果有一天真要离开北京,希望北漂是有步骤有计划有退路的离开,不是不得不离开,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住了这么多年公寓,我承认公寓有很多弊端和隐患,卫生、安全、人员素质都是问题,但在过去的十几年甚至更久时间里公寓的确解决了大部分北漂的住房问题,给北漂一个居住之所,打开了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窗口。
我不反对拆除清退,这是一个城市的进步,但在拆除清退前是不是应该先想好如何安置数万住公寓的北漂,而不是先清退再想解决办法,这样北京房租不会突然暴涨,也不会引起后面更多的问题。
对于一个北漂来说,要求并不高,只希望有一个安稳的住处,寄存一颗漂泊的心,不用担心某天突然被赶出去流落街头。哪怕房租逐年增长也是可以的,只要在承受范围内,我们就愿意继续在这追逐自己的梦想,给北京出一份力。
最后,北漂不易,租房不易,唯愿未来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