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春夏个人叙事
李珍珍
每一段旅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每一次记录,都是对走过的路做一次回味。从而更好地前行……
——题记
开学之初,就开始思索,除了一切如常的学习之外,为孩子们的学习添加一些新鲜的事物。其实,这件事情应该从去年冬天就开始酝酿了,一位热心家长捐赠了一盆“一帆风顺”,因为遭遇一场劫难,所有叶子枯萎一片。很是着急,却也无计可施,后来,那盆“一帆风顺“”,在我浇水之后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我一边庆幸生命顽强,一边想,不如开始在教室里养花,经历一些什么。从一友人那里移栽了几盆花,从校园里捣鼓了一些松针土,四盆花妥妥地开始在我们的教室安家,一个冬天,吊兰长势不错,多肉几乎没有变化,而那盆不知名绿叶植物,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开始枯萎,一片叶子,接着一片叶子,;很快,寒假来了,记得应该是正月初十左右,此时农历立春已是好久,返校,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望那几盆花,那盆全枯萎的花此时冒出了一点点小芽芽,我很惊喜。也开是思索,不如让孩子们和我一样,一起经历一些故事吧。就这样,很快开学了,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始养花,一起经历生命的神奇。一部分孩子在我的号召下从家里搬来了自己心爱的花,寄养在教室里,我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在养花,而是在陪伴一个美好的生命,从此你对他有了一份责任。这一段旅程,有孩子发现新长出叶子的欣喜,有因为浇水过导致的花死亡。经历种种,我开始鼓励他们用文字记录:
子乔:我祝福我的花永远不枯萎。
这是我给我的花的祝福,我觉得万一教室里有一盆花死了,就是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所以我希望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永远不要死去。
这是我对全世界的祝福,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好好对待有生命的东西,不要残忍的伤害它们。
博予:我的蚕生了很多的蚕子,到了明年,我想让它们长得白白胖胖的,我已经想好了给它们起什么名字。
熙媛:妈妈用一张一元钱给我买了几只蚕,我高兴极了,一路上看啊看,这时候它们还很瘦,一条一条本来在它们都在下面吃桑叶,吃着吃着都爬上来了,看他们 萌萌的样子,我这会儿就像一个小娃娃一样呢!……当所有的蚕都结茧了,慢慢地飞蛾也出来了,飞蛾产完卵之后就结束了生命,我祝福我的飞蛾在天堂过的快乐。
卫科研:后来我发现我的花居然死了,我仔细观察,发现我的花是被虫子咬死的。我想对它说,你下次再当我的花吧!
王英泽:我的仙人掌浑身长满了刺,可以保护自己,像铠甲勇士一样。仙人掌是不用浇那么多水的,不过我还是不放心,我一般一个月给它浇水一次。有人说仙人掌不会开花,我不信,因为电视里说仙人掌会开花,我的仙人掌现在都长出新芽来了,我想它应该很快就开花了吧。
瑞卓:我总觉得我的仙人掌可能哪一天会变成绿色的刺猬,有可能长大了还会变成穿着全是迷彩服的士兵。
马梓涵:我发现我的吊兰长出了一个小芽,我非常高兴,每天都给他浇水,到现在为止它比以前更茂盛了,它的叶子垂下来都到书柜的第二层了,就跟春天的柳树一样。
看着他们笔下的文字,我更加理解教育,教育真的是一种慢的艺术,一如花的生长。也更加理解孩子,只有他亲身经历过了,他的生命才会多一份真切的体验。所以这一段旅程,他收获了生命无比珍贵也好,养花不易也好,都是他生命一份独特的体验。而我,更深刻体会,老师热爱的,真的可以带给孩子生命以痕迹。
于是,开始挑战自己,这个学期,第一次单独面对论坛,分享《金子美铃的诗歌》,自己并不擅长演讲,但是任何事,只要你想,你就真的可以吧。写稿子,根据朗读修改稿子,一遍遍练习朗读,到最终站在了舞台;第一次在年级例会上分享自己的故事;第一次在大会议室上晨诵;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练习,练习着想要离那个渴望的自己更近一些,又在每一次紧张焦虑时,给自己安慰,怕什么挫折重重,专注当下,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也许,人生真是如此,当你专注于事物本身时,一切似乎就容易许多。开学不久,经历全校赛讲。选了古诗《咏柳》,想要自己先解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带着孩子经历。于是开始百度资料,各种解读扑面而来,但是那几个关键的意象是清楚了,但是这种意象之妙处如何带给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呢。想起孙绍振的《文学性讲演录》,翻看,然而,只有解读,怎么设计呢?开始一遍遍写教案,推翻,不停地否定自己。“碧玉、丝绦”这些意象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其巧妙之处,举例引入了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你无比喜欢某样东西,总会用极美极珍贵之物作比。试讲结束,不满意自己过渡的生硬,恰好,那天下午聂校在我們年級教研,結束之時,请教一番,新的解读内容植入:作者先是远远看到这棵柳树,再近看。这里又有了观察视角的问题,很重要,还原了真实的场景,但是如何再把原来的解读融合在一起,二年级的学生,讲观察顺序这样的知识有些过早,在修改教学设计时,恍然大悟,可以将这些巧妙的化为过渡语,诗人远远望去“碧玉妆成一树高”,诗人忍不住想要走近了看看“万条垂下绿丝绦”,再近些,一片片裁剪的工工整整的柳叶……修改完以后,又开始焦虑结课,原本有冲突的问题“诗人是在赞美春天还是赞美柳树?”然而,总在想,即便是如此,这和孩子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在结课时,告诉孩子们,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连柳树都忍不住要把自己妆扮得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而我们教室里也同样有想趁着春天妆扮自己的孩子。一张张阅读,朗读,弹尤克里里的照片呈现。
课堂上的磨练也让我更深刻体会,遇到问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解决。于是,试着在阅读上突破自己以往的阅读习惯。让阅读与当下发生链接。记得古诗《咏柳》备课时,忆起曾读过的孙绍振的著作《文学性讲演录》曾有一段解读文字,于是拿来反复品读,对于其中的解读文字,又与二年级当下的学情结合,极力想要把自己理解到的传达给孩子,又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听懂。诗中有几个意象“碧玉”“丝绦”“剪刀”,诗人将柳树不同部分以此作比,我们可以品读出其中的巧妙,但是如何让孩子体会,我开始试着引入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只有我们心中觉得某物美到极致,才会将其比作极美极珍贵之物。而这一点,在后来的课堂上,孩子也曾引用过我的观点。
作为一间教室的缔造者。有时候,忧虑总是困扰。读冯又兰《哲学简史》,又有所悟。初读,因对于哲学之书向来有难解其意之感。只是偶然有个词语“内圣外王”跳入眼中,忆起曾在原卫华老师的文中见过,于是开始细读。渐渐的,对于“内圣外王”有了自己的见解,内圣,既为圣,便意味着一份担当与责任在其中,对于一间教室,开学初的计划,学期中对于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持续关注跟进反馈,我意识到自己是这间教室的缔造者,我对于这间教室里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这样,我才是这个教室真正的领航者。
沉迷一本书,就像回到了童年时代一般。没有遇见《明朝那些事儿》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如此沉迷一本历史书籍,是的,从来就不是很喜欢历史书籍,然而遇见这本书,却不由地喜欢上了历史,阅读此书,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词语“阅读快感”,这种感觉不亚于当年阅读金庸的武侠,你总是想要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同时更为作者那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名将修炼之路”,总会让我开始反观自己的职业修炼之路,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对于将军,兵法的娴熟,对于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教育理论,哪一样你也不能落下,但是一如将军到了战场上,将你放进教室,一切真正的修炼才刚刚开始,不论开学之初的计划多么完美,多么详尽,此时你也不得不面对充满变数的每一天,但是,唯有一条,你不能后退,你这颗坚定的心至关重要。一旦你松懈,孩子必然跟着,毫无疑问。
与孩子们一起经历的故事也好,对自我的突破也好,我们总是需要不断在路上去磨砺自己。即将到来的秋冬,更需要我用心去书写。时光漫漫,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