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听莫扎特K448钢琴曲10分钟,能让人快速变聪明,且智商大概会提高百分之八到九个点。
原理就是纯净轻快的旋律,可以激发大脑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大脑的认知,这种现象还有一个名字,叫莫扎特效应。
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不早点说啊,我儿子都大学毕业了!
不过我马上意识到,我在犯一个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那就是,听到一种说法,首先不是质疑内容是否正确,而是先看对自己是否有用。
基于这样的惯性,当网络上四面八方的天量信息涌过来时,看似会让我们学富五车,结果只是增加了大家在心中忙碌筛选的工作量而已,至于是否有用,甚至有害,很难说。
而最有意思的是,现代人还以为自己是在争分夺秒求生存。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刷手机,勤奋的在信息的汪洋大海淘宝,以提升自己的人生眼界和质量。
姑且不说忽略了对错判断的筛选,是否对自己的人生真的有用。这种让自己的眼光总是在20厘米范围内打转的姿势,会打开一个人的眼界!?
我怎么看都觉得充其量只是一个向近视眼百米冲刺的相反操作。眼界没打开,反倒是变得越来越短视。
如果一个人的眼光老是像鼠目一样长,古人说了,大概就是一寸光的长度。那,这个人会心胸开阔、会视野宽广、进而心情舒畅?
我想,如果鼠目寸光真的反而让眼光更开阔,那进化了四五千万年之久的老鼠早就替代人类、登堂入室,而不可能是现在的模样。
而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想去旅游,想出去接触大自然:用极目的远眺、海风温暖的抚摸、山林的奇异野气来疗愈内心,找回本来就有的身心平衡。
这不是已经说明了一切?其实每个人都还在心灵某个地方依稀记得自己属于大自然,所以才会一再的莫名想回去。
但有趣的是,最后这种“想,”通常又是通过刷手机来完成的,似乎看了一张美景图就足以修复心灵。
也许有点作用吧?但是用这种自相矛盾方法来自洽,也算是人脑很独特的发明了。
说到旅游,我只能说,我们这个时代,大好山河有点福气了。
怎么说?
因为至少,现代人根本不会也不必像先辈一样,辛苦的带刀上山,别叉下海,在它们身上刻上“到此一游”以证明自己来过。
他们只需要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吃饭发圈就轻松搞定这样的证明,且有图有真相有配乐。
大自然总算是避免了皮肉之苦,这可以说是现代科技送给这些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和人类共生存的大自然非常贴心的礼物。
尽管这不是我们的原意。
并且这些活生生的山水还可以继续在各种朋友圈重生,被人欣赏、被人赞叹、被人留念。
也许,你要说旅游是奢侈品。可能你认为的旅游要出国?至少也得出个省吧!
在我看来,出国出省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旅游时的心情、沿途和同行人以及当地人的交流、你吃了什么特色美食……
我最看重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你是否和山山水水契合?你是否找回了像它们一样的轻轻松松存在的感觉?
所以,对我来说,和家人在家乡附近观赏荷塘,去看看神树坪或者碧峰峡的熊猫也都是旅游。
甚至在自家小区散散步,和邻居摆个龙门阵,和陌生人点点头,对着门前的花花草草问个好,也就是旅游。
其实,如果你愿意,天天都是旅游,带着旅游的心情搭地铁上班、以旅游的心情买菜做饭………
你会发现,生活本来就是一场旅行。说到底,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对待生活,生活就以什么样的形象回馈给你。
但愿你,没有和大自然失之交臂,没有白白错过生命真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