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什么

天才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讲过一个故事:两条小鱼在水里游。对面游过来一条老鱼。老鱼见了小鱼,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早啊,小伙子们。今天水里怎么样啊?”小鱼们也很有礼貌地跟老鱼点点头,然后接着往前游。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条小鱼实在忍不住了,他问另一条小鱼:“哎,哥们,水是什么玩意?”

华莱士的故事告诉我们,最明显、最普遍、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发现,最少讨论的。就像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玩意。

我们也忘记了,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成绩、学位完全无关,只与生命的觉醒有关,你必须自己悟出,什么是真实的和重要的。社会学大师涂尔干写过一本《教育思想的演进》。他在这本书里讲过,教育不仅仅是个理念,在现实中,教育是一套组织,一个体制,所以,它会带有很多的历史无意识,而我们身在庐山之中,是很难察觉整个教育体制的缺陷的。如果你进入一个体制,就只能当一颗螺丝钉。如果你当了螺丝钉,就没有办法决定整个流水线的运转速度。当你跟不上这个速度时,你自然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更多担心的是如何不被淘汰。

有人说,你可以选择不当螺丝钉,就如同当你进了星巴克,你可以选择美式咖啡,也可以选择拿铁或是卡布奇诺,但是,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如果星巴克没有提供你喜欢的口味,你完全可以走掉。你的确可以这样操作,但当星巴克是这个社会判断成功与否的唯一场所或门槛,那就说明你已经离开了社会公认的价值体系。

我不能说,离开这个体系你一定不能存活,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的时间耗费于社会评价不接轨的道路上,首先是艰难的、其次是否走得通,是否需要你蹚出一条路、是否你会倒在这条路上、甚至都无人知道你的倒下......当然,你还可以有情怀,但情怀也只留给在竞争中活下来的,否则你的情怀也随你而去,无人领略。对于一个充斥着短期效益、只看结果的社会,这无疑是与自己过不去。可能会有智者想到,某时,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未见得正确,但自己的正确也未见得能存活,与多数人一起错,也好过多数人看你一个人苦。所以在这个彰显个性、个体又被集体绑架的时代,个性只能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就如同鱼儿,它可以想着离开水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沙地、泥塘,但那被经年的岁月传承的本能意识告诉它,会痛、会死、会被嘲笑,所以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在水里,一直活到自己已不知水是什么。

教育体系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水,职业规则是职业人的水,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在这水里如何生存、如何快乐,从不质疑这水是否在戕害、在摧残。从心理学的角度,当大家都在同一环境、同一条件下,痛苦的指数会小一些,因为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文中的故事和最初观点来自于何帆读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得初中课本里,给水下得定义是,“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当时,我就对这个定义不认同,这只是描述了水的外部特...
    石竹阅读 4,419评论 11 4
  • 水是四散奔逃,不顾一切抓咬才能获得快乐的猛兽。水那无耻的奸笑撕破过多少纯真的幸福,刺破过多少跃动的生命……...
    何金默阅读 4,274评论 1 4
  • 慢下来足足两个月了,让自己从那些琐事里跳出来。这是很早就要做的,现在才终于做到。 如今,于别人,我很愿意糊涂,这不...
    顽石的青果花园阅读 1,612评论 0 0
  • 武志红心理课系列笔记 |现象场 1,罗杰斯认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2,他认为,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进入他...
    刘洪君V阅读 4,37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