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得住气》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一位士大夫。他事亲济民、提携贤良,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同称)誉”的声望。他与一个叫和凝的同在中书省任职。
一天,冯道到和凝家拜访。和凝一眼看见冯道脚上穿的一双新鞋,跟他前几日叫仆人买回的那双鞋一模一样。于是就问冯道这双鞋多少钱买的。冯道不慌不忙地抬起右脚回答说:“五百文钱。”
和凝一听,转身就怒气冲冲地斥责仆人:“一样的鞋子,为什么你说要一千文钱呢?”
这时,只见冯道缓缓地举起左脚,微笑着对和凝说:“这只鞋也是五百文。两只鞋合起来不正好也是一千文吗?”和凝听了感到很惭愧,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以说凡事都要沉得住气,稍等一会儿。
如果和凝能稍等一会儿,等待对方把话说完,就不会口出骂声,出现尴尬局面了。
骂人的恶口如刀如剑,虽然不能伤及皮骨,但是让对方人格受损,尊严受创。其实,心理受害比身体的伤害更严重。沉不住气,往往不能冷静地判断是非,造成憾事。
一个女企业家说得好:“我每回答一个人提问时,先在心里从一数到十,然后才回答问题。”
沉不住气,往往不能冷静地判断是非,造成憾事。历史上,很多战争原本有利的一方,往往被对方的激将法激怒,沉不住气,贸然出兵,而使局势逆转。
沉得住气,是一种修养。
东晋淝水之战的名将谢安,当他与朋友下棋时,得知侄儿谢玄力克敌人,获得胜利,但他不形于色,依然冷静下棋。
沉得住气,是一种智慧。
英烈千秋的张自忠,受命与敌人周旋,却被误认为卖国贼,但他沉得住气,最终能完成使命,流芳千古。
三国时代,诸葛亮以“空城计”骗过司马懿的数十万大军,不战而退,也是沉得住气。有智慧的人,越是紧急危难的时候,越是冷静沉着,唯有在镇静中,才能想出应付事变的方法。
所谓“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拳头不要随便打出去,沉得住气,才有力量;眼泪不要随便流出来,要沉得住气,才能化悲愤为力量。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纵使遇到挫折,或有不公平之事,不可以冲动,更不能意气用事,应该冷静沉着,要沉得住气,才能理性地思考解决之道,这才是智者所为。
沉得住气,也不是没有是非观念,而是冷静沉着,伺机而动。纪渻子训练斗鸡,说明一只上等的斗鸡,不是只会虚张声势,自狂自傲,否则遇到强者,往往不堪一击!气定神闲,从容安详,呆若木鸡,最后才能不战而胜。
(文章来自万家灯火糊涂老马)
二.《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
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的故事出自冯道《庄子·外篇·达生》。
战国时期,斗鸡作为一种娱乐活动风靡于达官显贵之中,周宣王亦有此好。他听说纪渻子善于驯养斗鸡,为了能够在斗鸡场上战无不胜,周宣王便令纪渻子专门为他驯养斗鸡。
10天后,周宣王催问道:“鸡训练成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
又过了10天,周宣王问鸡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
再过了10天,周宣王又问:“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
纪渻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果然,周宣王在斗鸡场上成了常胜之王。呆若木鸡的成语就是来自于这个故事。
本来故事中的呆若木鸡是一个褒义词,是用来夸奖斗鸡的“能力”已经非常强大的状态,而现在则完全变成一个贬义词了。
这样一则古代的纪渻子为王养斗鸡的故事,对于我们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启示呢?
我们可以把周宣王想成是企业老板,斗鸡是企业里的员工,那么纪渻子可以当成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或顾问HR。
周宣王(老板)恨不能马上将斗鸡(员工)投入到斗鸡场(岗位)中去打败其他斗鸡(创造效益),可是我们的纪渻子(HR)告诉周宣王(老板)这事急不得,斗鸡(员工)必须经过严格、认真的驯养(培训),而且在驯养期间要不断地观察斗鸡(员工)的状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达到斗鸡令人满意的状态,才能投入到斗鸡场(岗位)去打败其他的斗鸡(创造效益)。
由此我们借用此故事就能明白育才是企业永久的工程,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没有持续竞争力。而且企业的育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企业专心培育人才,并且培育到一定程度,员工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文章来源:HR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