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会长皱纹,会长白头发,会变老,
会发脾气,不是神,
有梦想,会勤快的追求,但是也会犯懒,
没有孩子之前人人都说我很温柔,脾气特别好。
有了孩子我发现我慢慢的变成了一头很爱发火的怪兽。
原本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的人,有点与别人不一样的,还有点能力的人。
但是最近经过多次的听梁晓玲的心理直播课,她一再强调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才打从心里真正的接受了我就是个普通人这回事。既然不能特别优秀做出卓越的成绩,那就把普通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意思,那就足够了。不要总是想着人生如何才能更有意义,而是要想着怎么样才能更有意思。
是吧。我已经带娃六年时间了,这六年时间我没办法去上班,但是也渴望去上班,去投入一个群体当中,而不是整个世界都是孩子。
我也会想象这六年时间要是没有孩子我会不会在职场上人际交往上也变得挺厉害的了。
是不是能独挡一面开一家店?又或者变成一个业务能力还挺强的女强人?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时光不可能再重来。有些想象和假设都是一场空。
也许我一直上班也会一直在很普通的岗位上,工资一般。
在19年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忘记书名了,但是里面的一个内容很触动我,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如果一直受到的关注和关心特别少,那么她的人格上的成长就很受限,依然很以自我为中心,依然比较自恋,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曾经的我在上班我也也会有这方面的倾向,觉得自己把岗位上的事做得很好,而我离开了,这个岗位别人来接手事情做出来的效果会不比我,好像离了我就不行。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的想法真的很幼稚,很不成熟。这个世上普普通通的岗位有千千万万,离了谁都会同样运转,因为普通所以很容易被替代。
刚生孩子的那两三年我特别的焦虑,我很害怕脱离社会的轨道,很害怕等到我可以去上班的时候我已变得不能很好的适应职场。
那之后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和孩子一起成长。
确实孩子的到来是来改变父母的,是给父母的内心有着重新成长的机会。
一开始我可能是抱怨孩子给我带来的束缚,随着这三年的学习我才发现孩子是来帮助我的。至少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我自己,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也有衰老的迹象。但我更喜欢内心的自在,和对情绪越来越自如的掌握,更加的不受外界的影响。
从学心理学开始我就越来越更清晰的看清自己内心的想法。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状态内心里潜意识里隐藏的真正的想法(受原生家庭影响的一些潜意识里看不见的东西),都被我一点点的慢慢的找出来,克服,消解它,而让自己变得自如的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快速的看清事情里的一些情绪,满足它,理解它,生活中的孩子的冲突,我和孩子的冲突就更容易解决了,而不用再因为一件小事而搞得鸡飞狗跳的了。
现在的我内心上更加的平稳,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既然我暂时不能回到职场,那我就带孩子开心的玩耍,去体验世界方方面面的东西。适当的学习,做想做的事。
开开心心的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万千世界上普普通通的过着普通日子的人。
在我的世界里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意思一些。再大的事都不生气。每天做好营养的三餐,好好吃饭,好好玩耍,好好睡觉。适当的学习,适当的运动出出汗,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