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写苏叶饽饽是因为前两天的晚饭有粘豆包吃。很多人都知道东北有粘豆包,甚至被包装成东北特产在各大超市售卖,可却少有人知苏叶饽饽。
要说苏叶饽饽,必然要先说说紫苏。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紫苏叶也叫苏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小时候,每到4月中下旬,大人们就会在房前屋后随便一块空地起几条小垄沟,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上薄土,然后就任其生长了,除在特别干旱时候浇点水以外,几乎不需要花什么心思7、8月份,正式紫苏生长旺盛的时候,此时的苏叶叶片有半个巴掌大了,而且香气浓郁,叶脉筋络也足够壮实了,最适合做苏叶饽饽。
做苏叶饽饽要用粘玉米面,可以用自家的粘玉米泡发后磨成粉使用,也可以去市场上直接买。为了调节粘性,可以加少许白面,发酵后,揉匀,再静置一会儿。红豆煮熟后捣碎,为了口味好,可以边捣碎边加入一些糖。苏叶洗净晾干。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包了。
粘玉米面揪成小剂子,用手按成圆饼,把红豆馅放进去,包成长圆形,然后把苏叶裹在外边,一定要留个开口哦,就好像留了个小肚皮。把包好的苏叶饽饽肚皮朝下放在面板上,叶尖是头,叶柄是尾,活生生一个紫绿色的小老鼠,所以我们都称之为粘耗子。粘耗子排排站,上屉蒸熟,掀开锅的瞬间,香气弥漫,让人垂涎欲滴。咬一口,糯香清甜,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