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的公益路上,一张张贫困儿童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一排排轮椅上的欢笑声,还有老人们的依依不舍目光……
许多的人、事和场景,很多片段总是在脑海中盘旋,如放电影般回放着;有震撼、有感动,有温暖、也有快乐!
但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位残疾朋友、每一位孤独老人、每一名贫困儿童,他们都是一份牵挂、一份坚定我继续在公益路上走下去坚持。我知道,他们需要的不多,一份微笑、一次握手、一个拥抱足以温暖着他们的整个世界。
而在去年一次走访中我遇见了一个特别的小女孩,我叫她赢赢(化名)吧!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呢?因为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个生活中的赢家,我相信她能战胜一切,成为最终的“大赢家”。
初次见到赢赢,她坐在轮椅上,看到我们的到来,她努力地移动着身子,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赢赢看起来和平常的孩子没什么不同,短发下的脸旁很稚嫩,说话很脆,笑起来很甜,像所有普通的小女孩一样,阳光开朗。若不是事先听说她的情况,绝对想不到年仅二十岁的小女孩一大半的时光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听赢赢家人介绍,原来,小时候的她是可以行走的,只是很慢,可那时候家人没多想;“小孩子学步有早晚嘛。”他们这么认为。但渐渐地发现,赢赢都四岁了走路还不快,而且一旦摔倒后了还没法爬起来。家人才发现不对劲,便带她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重度肌营养不良。
“我当时听到医生说出诊断的时候,是不敢相信的,我想我们家孩子长得正正常常的,怎么就患上这种听都没听过的病了呢。我感觉一下子被像被判了死刑,这么可爱的孩子,她的人生还没开始呢?……”赢赢的母亲硬咽着说。
而此后情况日渐糟糕,她开始不能跑,不能走,到最后连挪动一下身子都很难,看着她一天天的“退化”,父母心急如焚。带她四处寻医问诊,他们几年间跑过十几个城市,结果每一次都失望而归;医生说这是先天性疾病,没可能根治的。而她的父母不甘心,一个医院又一个医院的奔波着,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带着孩子穿梭在陌生的城市里,那天空都是灰暗的,空气是无助的,真的呼吸不动。医生说这种病发病率是万分之一,这孩子就是运气不好……”她母亲含着眼泪说。
小时候她像别人的孩子一样,学拼音背古诗,送她去学校。她学习很刻苦很认真,成绩一直优秀,学习从不让父母操心,赢赢不仅聪明好学,还特别懂事,从不给家人添麻烦。可随着病情的加重,赢赢上学的路一天比一天艰难,在家人的接送中,她艰难地读完了小学,最终不得不放弃求学,不得不离开她最爱的课堂。
“日子总还得过,不论用什么方式。”——这是我后来在赢赢的日记中读到的。
是的,她的生活也确实和这句话一样,总还得过。她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虽然辍学在家,但赢赢没有放弃学习,虽然连身子都无法移动。但她却一直学习写作。(下面摘录一段)
“有时感觉生活平静得像陷入冰封的湖底,往日一切都不存在了。我记不起学校的氛围;记不起解不出题的心情;记不起同学的脸;我甚至记不起最后一场考试的分数……”在她的随笔里写道。看到她写的一篇篇文章,我很震撼,无法将这文章和仅仅读完小学的她联系到一起。顿时我很惊喜、激动……我无法言表。突然想起了北京的一位记者公益人张大诺。他帮助许多残疾人实现了“梦想”,其中第一个是18岁青年张云成,不仅身患肌无力,又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疾病。一个书没怎么念过、连笔都几乎握不起来的肌无力患者,写字谈何容易!而在张大诺的帮助下,他开始用食指与无名指夹着笔,歪歪扭扭地写出一行行字。成功写完了17万字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的书稿,并成功出版畅销发行。
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想和这个孩子深入交流。因为从她身上完全看不出一点悲伤和愁绪来,感觉到她是那样的阳光静好,坐在床上或者是坐在轮椅上,她都用心学习,热爱生活,仿佛其他的一切包括疾病与她无关,她只是平常的快乐女孩。
如是,我常和她通过微信聊天,接触多了,我又看见了不一样的她。当我问到她的心愿时,她平淡地说,想要一个生存途径,一个生活目标,甚至希望有一天能养活自己,希望能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正如我看到的眼前女孩,虽然无法行动,但她热爱生活,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积极向上。
她说想要一个努力的目标,想要创造并体现自身价值,她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我也不知道我有多大的能力,但我想帮助她,我想给她设一个小小的目标,或是编织一个梦想——“作家梦”,将来出一本自己的书。我是这样和她约定的,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我希望这个梦想可以一直陪伴她,坚持读书、写作。不去考虑结果,只希望她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努力着、坚持着,将轮椅的人生放大、加宽、夯实。希望能实现她想创造出自身价值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