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
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今年的小雪时间为:
2023年11月22日 22:02:29。
农历十月初十,星期三。
古籍《群芳谱》中说: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天地闭塞,万物失去生机。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彩虹是雨后空气中含有无数水滴,折射太阳光形成的,这时雨季过去,飘下的已是雪花,彩虹自然就不会出现了。
【二候天气上升】
这时的大田里已经没有庄稼了,空气中缺乏水分,天空中也没有了云彩,显得一片空旷。
【三候闭塞成冬】
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河流开始结冰,家家关门闭户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一冬天来到了。
小雪节气健康预测
小雪进入六之气(2023.11.22-2024.1.20)
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在泉之气用事,阳气敷布,气候反温。阳气盛则易发温病。人的阳气难以潜藏外泄,阳气泄则内空,寒气会乘虚而入。
冬天南方相对暖和,加上少阴君火的影响,人的阳气容易开泄,容易导致心阳不足或肾阳气不足。对于虚寒者注意保持阳气的潜藏而不开泄,注意保暖。
北方相对寒凉,外界的寒凉与体内阳气外散趋势容易形成“寒包火”,人容易产生阴虚内热,对于素体阴虚的人群,更能感受少阴君火的温热出现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腰痛,下肢软等。
小雪节气如果冬令不行,故人身之气亦关闭不禁,肤腠不固,阳气不得收藏而有心痛、咳嗽等病。因此小雪节气还是要重视养藏阳气,重在补脾益肾固藏精血。
起居调养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渐盛,人容易受到气候影响,郁闷不乐。人的心志较脆弱,烦躁不安、悲情沉郁的情绪说来就来,这时候一定要转移注意力,除了保持充足的睡眠外,多去晒晒太阳、运动或者赏景……有助于抒发心中的郁气,重回良好的精神状态。
从小雪这个节气开始,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和围巾,这样往往容易遭受风寒。重点保暖脖子、后腰和膝踝。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冬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阳虚者每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泡脚泡澡,身体温热就停下,而不是让汗冒出来。“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阴虚生内热者不建议夜间泡脚,建议静养多听“羽“调式音乐以圆清急畅,调达畅意,润不枯之肾水。如:古琴曲《梅花三弄》、《流水》、《忆故人》等。
饮食调理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
今年小雪节气调理时易针对少阴君火进行调理,多吃虾、海带、紫菜,海蜇、墨鱼、猪肉等咸味食物及豆制品补肾,甘味的食物健脾胃。吃冬天里的蔬菜,特别是块茎类,补中益气壮脾胃很好,是辅助冬藏的首选:大白菜、土豆、长山药、萝卜、红薯、莲藕……吃秋冬收获的坚果,帮助补益肾精肾气:栗子、榛子、松子、核桃…
少吃具有春天生发之气和易致火性炎上的食物,容易诱导气血上浮、外散,比如豆芽、韭菜、笋尖、茴香、孜然、辣椒等。少食烧烤煎炸,爱吃火锅的,可搭配果蔬,如梨子、萝卜、莲藕、白菜或花生、山药、百合、蜂蜜等,以不至于太上火。
藏精,精生髓,髓化血。黑色的食物入肾,有助于肾藏精纳气。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简称“三黑”。在冬天适当食用这些黑色谷物类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一味中药:熟地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
【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秘,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应用】
1.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熟地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
2.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
一首方: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其起源于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后经宋代著名儿科医生钱乙改良,创制了现今的六味地黄丸。
组成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方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临床疗效显著,从而留传至今,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而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其独特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但方中知母、黄柏性寒、故脾虚便溏者慎用,以免伤脾胃之气。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梦遗等。
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性功能问题。
一组药膳
地黄粳米粥
【药材】熟地黄20克。
【食材】粳米80克,冰糖5克。
【做法】熟地黄洗净,切片,放入纱布袋里,扎口;大米淘洗干净。砂锅置火上,放入纱布袋,入水适量,大火煮沸数次,煎煮至汤汁成棕黄色,转小火,下入大米熬煮至粥黏稠,捞去熟地黄,加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黄暗,骨蒸潮热,不自觉地出虚汗,腰膝酸痛,身怠无力,还可强腰膝坚韧骨骼,调理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等症。
【禁忌】熟地黄滋补功效显著,故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用。
山药熟地瘦肉汤
【材料】山药30克,熟地20克,瘦肉100g,少许黄酒。
【功效】健脾益肾,补虚损。适用人群:脾肾俱虚的消渴症患者。
《千金方》载:“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盅,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
冬季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药酒。
膏方进补
芪石升降归元膏
人体在这个时候也是储藏能量的最佳时间,适合进补品,推荐服用膏方调理身体。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养“藏”而固肾气,也就是固本。
元气是生命之本。芪石升降归元膏基于金生水(肺为肾之母)的原理,在健运脾胃的基础上,调和五脏六腑,帮助人体恢复元气,提高免疫力。尤其对调理气虚、血虚效果显著。
经络调养
肾为先天之本,顺应四季养生的原则,冬季应当以养肾为主。
补虚寒体质的好时机
寒冬女性手脚多冰凉,是因体质虚寒女性,微循环系统较差,容易怕冷、犯困、甚至情绪低落。要在肃杀之气使阴阳二气自然转化,水火交感,用脐疗法、脐灸于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护元气的好方法。
搓推涌泉穴
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长期坚持可达养护肾脏的目的。
艾灸太溪穴、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故名关元。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功效。
冬季导引
【五禽戏-水象之鹿戏】
拧腰摆臂,提膝蹬腿,提踵落步,意守足跟,命门引领,益肾温阳。
小雪过后,虽然气温更低,但积极锻炼也不要放松。慢跑、快步走等,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也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适逢小雪,岁时忽已晚。
盼人世清欢,岁月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