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课外书大概看了四百多本吧,算是唯一一件坚持了很久变成了兴趣的事,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大学期间还尝试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比如弹吉他,水平不高,只能简单弹唱,现在没有追求进一步向上的动力和精力;找"口水"学过素描,天赋太差,练了大概半年依旧是在描线画立方体,心倒是静了不少,可以一个人坐在那里画三个小时,但也在半年后抛弃了;骑行算一个,大概骑了8000公里路,不过最想完成的"丝绸之路"并没有走到终点,这也是被自己和被王冲个傻逼鄙视过很久的事情;尝试过搞销售啥的,开学的时候卖耳机,卖电话卡卖宽带,演唱会卖小周边,但都只是试了一把,玩了玩票.从来没想过要把它做大.
这么一想,唯一留下来的,坚持的很久的,真的只有阅读这件事.
在大学的时候,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件没那么多目的的事,这也是影响我人生观很久的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做很多事情都不要抱太多的目的,本着真诚的态度,尽量去做好就足够了。
其实很小的时候就还蛮喜欢看书,那时候觉得只要不写作业,看什么书都很愉快,犹记得二三年级的时候,抱着一本《知音》,我就能打发一下午。现在回想那个画面,啧啧,我还真的是不太能理解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会看《知音》,可能是太饥不择食了,把家里能看的有趣点的书都翻过了吧。
高中的生涯很枯燥,各种历史杂志和《看天下VISTA》算是唯一的娱乐之选,也只能找到一些间隙,迅速的瞅一瞅,总之,所有的学生能达成的共识是,只要是和教科书无关的书,一般都很有趣。
而一旦到了大学,就终于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自由自在的阅读了~可惜的是,被书本折磨了十来年的我们,大部分都对读书这件事不感兴趣了。
我仍然还记得初读《悟空传》时的沉醉,对于还没有读过许多好书的我,它是让我舍不得放下的,真的是看完前几十页,就不舍得停下来了。这也是在我刚刚有些许独立意识、些许鉴赏能力之后,开始真真切切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接下来一段时间读到的《此间的少年》、《活着》、《尘埃落定》、《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人生”、“命运”这些看似虚无缥缈但又很值得思考的东西。而在不断的震惊中,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不了解的,我的思维太狭隘了。
于是由此踏上了阅读的不归路,因为看书真的让我觉得,很爽!都不需要收拾好行李买好车票,就能直接去另一个世界闲逛,性价比不能再高啊,何况去图书馆借书还不要钱~
最初由文学小说培养起的兴趣,开始逐渐涉猎各种乱七八糟的书籍,作为一个高中物理智障,我甚至借过《时间简史》,看懂的不多,但是试着做着笔记看完了,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也就记得个“越接近黑洞的中心,时间就越趋向于静止”。期间读到的各类书籍大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专研过某一学科,作为一个读书没有目的只是纯粹感兴趣的人,我就像个喜欢到处逛逛的小孩子,瞧个新鲜和热闹,不会也不愿去看门道。这也是大学时期我看书最大的特点。
如今想来,也觉得很好的,我并不为自己当初没有深入的研究某一领域而感到后悔,也不觉得自己只能肤浅而不够深刻的表达一些观念是可耻的,因为那就是一个没读过太多书但刚开始培养看书的兴趣的阶段。胡适在美国读书期间阅书千余本,甚至还有时间打打麻将,但那是胡适。大部分与名人的对比都是不靠谱的,小时候我们常常被教育向名人看齐,想法是好的,可我们大部分的父母、老师,也做不到他们说的那些。“好好学习,长大考个清华北大”,不仅是我们想多了,他们也想多了,智力,努力程度,运气,没有一条和最终的结果无关。但人总是可以想一想的,也可以去追求一些更高远的东西,只是要有动机。而读书,刚好就是一件挺需要动机去自行推动的事情。
当我们真的认为一件事情不做不行的时候,从心底里想做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长期做下去。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常态是“间歇性壮志凌云,持续性混吃等死”。也是在进入社会之后,才逐渐接受了这些事情,以前我真的以为只要我想做一件事,我就能做到。挺羡慕那时候傻逼的样子,也希望接下来,在懂得了更多的怯懦、借口之后,继续找回那段傻逼的态度。
兴趣久了,也会有想法去另一个层次的。当看完《文学回忆录》的时候,真的觉得,我很想很想写出一篇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
那是去年的冬天,看着被风刮的干干净净的天空,呼吸着黑土地上凛冽的凉气,天很大,人很小,心很安静,也很安静的觉得,我真的要努力写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着从作家的角度去看文章的套路。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喜欢是一时的,而想持久的做下去,要么是阿甘那般简单,想做什么就直接做到最后出结果,要么就是想的足够清楚,从每个维度考量一件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有没有持续的能力去做。前者常有的是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想明白就不做了,而后者里,多的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想清楚,然后一直在想,不做。
很遗憾,自己两种情况皆有,想克服,在做。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谈读过的那四百本书有什么用。
帮我找到一份好工作?帮我赚到很多钱?当然都没有。
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更高的追求?听起来感觉好虚。
仔细想想,我觉得读书是一件认识自己的过程,就和做事也是认识自己的方式一样,就像那些读到一本难或者不难的书时,我总觉得读它的时机刚刚好,难的让我觉得“诶,原来我现在是这个水平”,不难的让我觉得“嗯,可不可以换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去思考”。
“我”是由“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的,经历的每一步,都是“我”。
读的每一本,都是我。
你有读过一本好书并且觉得“这本书真棒”的时候吗?那本书是哪一本?能简单分享给我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