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开拆之前,我们先聊聊这两天很火的一个话题:王健林的小目标。
大家看到王健林的视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
学习者07:目标与目标之间差别太大
学习者04:我的小目标太小了
学习者06:太厉害了,我从来没有目标订得这么大,想得没有想过。
学习者10:人的层次不一样,目标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反观自己,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去确定目标。
在朋友圈,很多人开始各种调侃:钱不是万能的,钱是万达的。如果你是王健林,听到大家的反馈,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者02:哥就是这么霸气!
学习者10:只想仰天长笑。后来的版本不是说1亿元很多吗?
学习者09:钱是我的,可是你们知道钱为什么会都是我的呢?
学习者10:角度不同,做得事情也会差别很大。
大家再思考一下:民众为什么用调侃的口吻说这件事情呢?
学习者01:万达很强大,自己没有。
学习者09:差距太大调侃也不过是羡慕的一种表达。
学习者10:我感觉是一种自卑心理,对于可望不可即的东西人们除了仰望外也只能调侃了。也是一种自我目标缺失的反应。
学习者05:对于自己无法实现别人一个很小目标的无力吐槽。
大家对王健林的反馈,其实都是评论,而评论的标准是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双方达成共识的标准,当标准不一致的时候,给出的评论往往让人感受到的是批评或指责。这对接受方来说,就是语言暴力。
对于王健林来说1个亿确实是个小目标,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天文数字。内在的标准是不一致的。而大家给出的都是评论,不是观察。作为王健林来说,其实也遭受着民众的语言暴力。
如何让我们减少对他人的语言暴力。这就是我推荐大家一起学习这本书的原因。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非暴力沟通第一元素“观察”。
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更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用道德评判、比较等方式去评论别人,让我们感到十分不舒服,导致我们会去反驳或者报复。破坏彼此的感情链接,对事情的发展也毫无帮助。
<举个栗子>
有一天我在阳台晾衣服,我先生走过来看了一眼说:“你真笨,连衣服都晾不好。”
大家觉得正常的女生会如何回应他?
学习者02:你行,你来
学习者01:你不笨,你来
学习者10:你怎么看出我笨啦
学习者05:我不晾了
学习者06:你才笨
事实是这样的:我在娘家的习惯是反面晾衣服,而婆家的习惯是正面晾衣服。我先生对我的评论,让我感到他在批评和指责我,质疑我的能力,让我感到很委屈。
我当时的反应是:
(反驳)“你比较厉害,你来晾呀。”接着,我们俩吵了起来,结果一整天都没说话。
我当时的决定是:
(报复)那以后我再也不乐意去晾衣服了。
请大家回忆下,你最近听到批评别人的话是什么?你的感受如何?
1、我听到的话:(最好是简单的一句话,写完后记得复制哦,后面还需要用到。)
2、我的感受:(感受通常是一个形容词)
学习者04:
1.妈妈:在家怎么没帮妈妈做饭 2.委屈,我也在忙
学习者06:
1、我听到的话:这个太简单,怎么能这样做?2、我的感受:伤心,难受
学习者08:
1、你不主动关心别人,就不要想交到朋友 2、(愤怒)我只是不想跟你交朋友,才对你态度恶劣。
学习者10:
1、我听到的话:就这点资料,怎么处理的乱七八糟的?2、内心感受:做之前没提要求,现在却来为难我
学习者05:
1、我听到的话:你最近阅读了那么多书?怎么没见你有什么长进?逻辑还是跟以前一样混乱嘛。
2.我的感受:我做好计划出去玩,但没计划好。被我老公说,但我觉得这个跟我是否阅读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当时大家是怎么回应的呢?
学习者10:
我当时只能忍气吞声,按照对方的要求去执行。
学习者05:
我觉得很无语,但当时我认为他是在气头上,所以我忍住内心的愤怒,事后再跟他解释。
是的,当大家得到的是评论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双方标准不一致而导致接受方感受到被批评、被否认、被指责。受到语言暴力后,带着情绪,肯定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当对方给你的只是评论的时候,往往接受方感受到的是批评、指责,而无法正向回应,好好沟通。这就是区分观察和评论的目的。因为观察说的是事实,而评论说的是自己的主观评价。当你混淆观察和评论的时候,给对方的感觉就像是批评,被批评的感觉让人感觉很不好,而当感觉不好的时候,沟通就变得无比困难。
而观察是你用客观的语言描述你看到了什么,而评论是带着主观看法给出的观点。
<举栗子>
你太能吃了。(评论)
你中午吃了3碗米饭。(观察)
接下来,请大家玩个改头换面的游戏,把刚才自己分享的那句批评的话改成观察。
<格式>:
1、原话:(刚才批评的那句)
2、观察:(修改后的句子)
学习者02:
1.你太懒
2.你从来不洗碗,不洗衣服
学习者06:
原话: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观察:这个分配方案有些概括,我需要更详细的内容。
学习者08:
原话:1、你不主动关系别人,就不要想交到朋友。
2、我没有主动关心过她的问题,她跟我讲的各种事情我都不爱搭理。
刚才我们拆的是《非暴力沟通》中观察和评论的区别,观察是对客观事实的阐述,评论是根据观察,加入自己的主观见解,存在一个标准的问题。比如“你太能吃了”,“你一口气吃3碗米饭”这个例子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平常遇到的情形比这个复杂多了,请看片段2。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六种常见情形:
1、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2、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的可能。
3、把预测当做事实
4、缺乏依据
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我们可以看到,让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有常见的这6种情形。
1、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举栗子>你太大方了。
2、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的可能。
<举栗子>她无法完成工作。
3、把预测当做事实
<举栗子>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4、缺乏依据
<举栗子>你花钱大手大脚。
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举栗子>他是个差劲的销售。
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
<举栗子>他长得很丑。
回到刚才大家分享批评的语句里。请思考,你分享的那句属于哪种情形。
<格式>:
1、原话:(刚才批评的那句)
2、情形:(写上匹配情形的序号:1~6)
学习者01:
1、原话:你最近阅读了那么多书?怎么没见你有什么长进?逻辑还是跟以前一样混乱嘛。2、情形:5
学习者02:
1、你太懒了 2.、情形:6
学习者04:
1、在家怎么没帮妈妈做饭,(不懂事) 2、情形2
很好,大家现在已经掌握了观察和评论的区分,以及常见几种混淆情况。现在要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咯。
下面的测试提,请标出哪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即可。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ד无缘无故”“发脾气”是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哥哥拍桌子了。
2、昨晚妹妹仔看电视时啃指甲。√
3、小明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工作时间太长”是评论。改为:小明每周工作超过60个小时。
4、妈妈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5、姑姑在跟我说话的时候爱发牢骚。× “爱发牢骚”是评论。
这次的练习之后,请大家把之前自己的话都改成观察重新PO出修改后的句子,如果你觉得不需要修改,就直接PO出原来的那句就可以了。
学习者08:
我没有主动关心过她的问题,她跟我讲的各种事情我都不爱搭理。
拆书家点评:我认为是观察,他在表达他自己对对方的反应。
学习者05:
这次出行提前安排了,但没有思虑周全,导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拆书家点评:"没有思虑周全"这个标准很难界定,我认为是评论。
学习者10:感觉观察和评论很容易混淆呀
拆书家:是的,这个不容易区分,所以需要练习。现在给大家一个新的练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