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中国,个人的利益得失显得非常得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平均分配制度,而不是现在的以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必然导致个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功利性”是一个中性词)。所以,读书也必然要能带来一定的收益,我们才更有动力去读。那么读书有哪些收益呢?我想从个人的经历与感受简单地谈一下。
首先,我觉得是扩展自己的视野(格局)。同时,我也认为这是读书的人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我曾见过很多术业有专攻的所谓“专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确实足够强,但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人情关系的认识却很浅薄。导致本可以更和谐,更精彩的生活,但他们却过得一团糟。比如我们熟知的乔布斯似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就不是够好(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乔布斯的传记)。至于对世界的认识上,或说是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的认识上,很多人往往困于其中,无法自拔。比如古语有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同时古语又说: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类似的古语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不觉令我们困惑,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到底该如何为人处事呢?其实,我们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所有的道理就都可以举一反三了。这个道理就是:世界上有绝对的错和绝对的对吗?有的人纠结于自己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其实不必纠结,你既是为自己而活又是为别人而活,不可以吗?在这里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至于深层次的认识,大家自己去领悟探索吧(我也只懂一点皮毛罢了)!至于世界的认识层面,这方面的书籍多是哲学、地理相关的(至于哲学,可以简单看一下我的文章:《我的一点哲学》);至于人际关系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基本上够用。多说一句,哲学入门书籍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其逻辑性不亚于复杂的公式推理。
其次,它可以为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钞票。这点我想我就没有必要展开论述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几千万的人靠着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谋生呢,而每月应得的工资已说明了一切。至于读书看不见的财产——谈资、气质、机会等,我也不想再赘述了。我估计大家都听得起耳茧了。
最后,我给大家一丁点建议。大多数人还是要根据年龄段读相对应的书籍,先广而后专,先中而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