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的美名传遍天下,网红美食店也遍地开花。虽然广州的美食奇多,但那碗牛杂永远都绕不开。
牛杂在广州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霸占了一切粤菜推荐菜的榜单。在广州一天四顿吃牛杂可以吃到不重样。
早上一碗牛三星汤,配上咸酸和韭菜热热的吃了,这一日开启得竟如此完美。中午一碗牛杂河粉,顶着烈日大快朵颐,吃得汗流浃背仍九死未悔。
夜幕降临约上三五好友,围着一锅牛杂煲吹水聊天,后来牛肠只剩最后一块,每个人的筷子都蠢蠢欲动。宵夜再来一碗萝卜牛杂,淋上混酱,多酸少辣,用萝卜的清来中和吃一整天牛杂的热气。
广州人并不是真的嗜牛杂如命,也并没有人一天四顿只吃牛杂。但通常情况下,广州人有一种能在街头杂乱无章的各色店铺中,迅速锁定牛杂店的特异功能。
放学下班的路上,闻到街头巷尾传来的牛杂飘香,谁都忍不住停下脚步,举目四望。
迎面刚好撞上了那个推着车的走鬼档(流动摊贩),余光瞥了一眼那一大锅冒着热气的牛杂和老板手里的大剪刀,就再也走不远了。如果不去帮衬一下,未来一个星期心心念念的就只有那锅牛杂的飘香。
牛杂不止霸占了粤菜推荐菜单,还深深扎根于广州街头饮食文化。
无论是北京路、上下九这样人头攒动的步行街,还是老城安静时光里的小巷,总能找到卖牛杂的走鬼档,一辆简易的小推车,一口热气升腾的大锅。
老板拿着把大剪刀,按照食客的指点剪下牛杂的各个部位,装在纸碗里,再淋上一勺用各种香料煮的鲜香浓厚的汤。
接过牛杂的食客按自己的口味混进喜欢的酱料,拿着纸碗走在路上就开始大快朵颐,吃得红光满面,满口留香。
吃得多了,吃得精了,也就吃出了牛杂档中的精品,吃出了人人都爱的那碗网红牛杂。
牛杂的确好吃。同一只锅子里煮出来的牛杂,用料一样汤底一样味道一样,但口感却各有不同。牛心、牛肺爽脆弹牙,牛肚、牛肠软嫩,吸收了满满的汤汁,牛筋、百叶筋道有韧性,越嚼越香。
牛杂的确好吃,但广州人对牛杂的热忱却不只因为那碗鲜香给舌尖带来的刺激。
吃牛杂也变成情怀
没有人记得广州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牛杂的,但几乎每个广州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碗牛杂。
许多牛杂动辄卖个几十年,走鬼代替爸爸妈妈,陪伴住在附近的广州人长大。
放学后背着书包围着卖牛杂的推车,人还没有煮牛杂的大锅高。长大后离家在外读书,回广州的第一站要去吃那碗牛杂,看看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工作后搬离了那条老街,也常在某个周末的傍晚闻到角落里牛杂香味时食指大动,突然怀念起那个煮牛杂的大锅。
有了小孩以后携家眷一起去吃,还是能找到从前的感觉,指着大锅对孩子说,你老豆(老爸)是吃着这锅牛杂长大的。
从前推走鬼车卖的牛杂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店面,价格也从5角钱一碗涨到了10蚊,背书包来吃牛杂的小学生长大成了负担起全家生计的大人。
但老板拿着大剪刀咔吧咔吧剪下的那碗牛杂,味道却依然没有变,连老板自己调制的酱汁味道都和多年前一样。
在这个男人可以随时变成女人,城中村可以转眼变成CBD的年代,不变的也许就只有你家楼下那碗牛杂的味道。
广州人也说不清自己究竟为何喜爱牛杂,就像至尊宝说不清为什么爱上了紫霞。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爱牛杂也不需要。
至于你要是问起,广州的牛杂起源于哪,广州人为什么吃牛杂,又没人说得出所以然。
后来广州人也不记得自己为什么吃牛杂,就像四川人不记得自己为什么吃辣。
觅食者其实最单纯且容易满足,只要好吃就够了。但难忘的,不变的,永远是舌尖味蕾上的那份鲜香,那口味道,和扎根于记忆深处的从前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