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颜姑娘
起初我以为《皮囊》是一本鸡汤,无非讲述如何拥有一颗聪慧的心、而不是空有一副臭皮囊。但是试读了一下,第一篇文章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特意花钱买了电子版书籍来阅读,价格都快赶上实体书的一半了,只是为了享受极致的阅读体验。我是否可以为一本书不管花多少钱是作为这本书在我心目中是否有地位的评判标准,可见《皮囊》的地位了。
但是仅限整本书的前半部分,包括《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其中尤其喜欢《母亲的房子》和《残疾》两篇文章,一篇写母亲的,一篇写父亲的。后面的《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等等文章我开始以为依然是作者的自传,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哪里不对劲,作者似乎异于常人的成熟、理智、克制,甚至对周遭朋友的极其冷漠的残忍。
直到想起李敬泽在序里面写到的“我不能肯定这本书是什么,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说还是自传,但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它不轻松不愉快不时尚甚至也不文学”。
后期我都是当成小说去阅读,因为主角光环实在过于强大,另外作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者的原因,使得他在描写周遭朋友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是以一种极其客观的,脱身事外的旁观者角色去述说的,感情真的过于淡漠了,不管是对阿小、文展还是厚朴。
但是前半部分描写自己一家的生活时,文字写得很悲壮,有了悲壮的色彩,书似乎都变得有了深度,看得时候心情很沉重,具备了沉重的心情,我们方能称之不失为一本好书。
我真的非常喜欢《母亲的房子》和《残疾》这两篇。《母亲的房子》讲述的是尽管一家生活困苦,母亲依然“自私”的为父亲盖起了四层楼。《残疾》讲述的是父亲的一生,离家、归来、中风、挣扎、失败、离去。真实的可怕,母亲与父亲的心理路程一层一层地慢慢铺展开来,那种无力感,那种生在受苦又无法挣脱的感情不禁刺激了泪腺。
“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的他人。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这个大概就是作者写书的原因,但殊不知,回忆一遍思索一遍,便是心里差不多结痂的伤疤再一次鲜血淋漓了一遍。
我是胆小的,对于生活中的那些苦难我是无法再承受一遍的,我不去回忆不去念想不去记述,只把它封藏于内心里不轻易翻出的角落,我的内心深处只允许充斥那些美好的、温馨的、感动的,我的笔下也只会记录那些能让人积极向上、会心一笑的。为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