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起始于短期记忆,被巩固于长期记忆,在实践中得到永生。
然而收获的继续,却是在长期刻意练习的行为之后,再去选择遗忘,才能启程新的记忆之旅。
但是,忘掉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你找到并检索这些知识的“线索”。
人的长期记忆的容量,基本上是无限的。同时,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为新建立联系—越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线索的形成。
但我们记忆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不是招之即来的,而且一个人的长期记忆的容量颇大。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力: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锁定”并“回忆”已知。
而回忆起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取决于两个因素:对信息的重复使用(保持检索路径不会被忘却),也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了强大的检索线索,因为它能重新激活你的记忆。而这个回忆的过程被称为检索练习。
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方法的难易程度和它的效果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反比关系—
知识或技能越容易被检索,就越不容易被记住。相反,你在检索知识或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检索练习就越能深化这种记忆。
以间隔练习中的努力回忆为例,这种做法需要你用新的方式“重新下载”或重新构建长期记忆中的技能或资料的组成元素,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短期记忆中重复它们。
在这种专注的、花费力气的回忆过程中,学到的东西会重新变得具有可塑性:知识中最显著的特点会变得更清晰,而且随之进行的再巩固有助于加强你对其含义的理解,强化其与已知的联系,深化用于回忆这些学问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并弱化那些相抵触的检索路径。
间隔练习允许在两次练习间出现遗忘,这种遗忘可以强化你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强化快速检索需要用到的记忆线索与路径,从而把这些知识再次运用起来。
所以如果阶段性地检索所学,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不仅有助于强化记忆间的联系,也将强化回忆知识的线索,同时还能弱化连通冲突记忆的路径。
另一方面,当我们尝试从短期记忆中回忆所学时,例如快速频繁地进行练习,是不需要花什么心思的,也不会有长期性的收效。但当我们过一段时间再回忆时,当我们对所学的东西有些遗忘时,我们就不得不努力重建这一切。
这种耗费心力的检索既能强化记忆,又能让所学再次具有可塑性,引发对所学知识的再巩固。再巩固可以用新信息更新我们的记忆,同时可以将它们与最近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在这种形式中,学生们进行的是更高层次的思考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
干扰的益处
我们通常认为干扰不利于学习,但某种类型的干扰可以给学习带来一些好处,而且有时收效会出奇地好。你是愿意看一篇用正常字体排版的文章,还是想看一篇字体模糊的文章?几乎可以肯定,你会选择前者。但事实是,当页面文本稍有模糊,或是字体略微有些难以辨认时,人们能更好地回忆起文章内容。
改变正常的表达形式会带来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多下的那番功夫加强了人们对资料的理解与学习效果。
干扰的另一种表现是,练习的条件如果发生了变化,或是在检索中穿插安排了对其他资料的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强化自己的辨析与归纳能力,凭借全面发展,我们还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以后的新环境中。穿插与多样化建立了新的联系,拓展并进一步深化了记忆中的知识,同时增加了检索线索的数量。
用有间隔、有穿插、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检索练习会带来困难是必然的。所以克服这种困难,给自己建立一套心理活动是有必要的。同时等到要学以致用的时候,这种心理活动还会发挥作用。
而在实践中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尝试虽然会有失败。
但这样做却能刺激你在发现正确答案后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为答案的编码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坐等答案送上门所没有的效果。解决一个问题总要好过记住一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一种解决方法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要好于不去尝试的。
把失败看作努力的标志,是道路上的一处转折,而不是一个人无能的标志,不是道路的终点。
文章中有组实验,其结果证实了这一发现,即困难会使人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而这会引发焦虑,随之干扰学习。
他们感到了焦虑。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很大一部分工作记忆容量都浪费在监测自己的表现上了(我做得好不好?我是不是犯错了?),而分配给测验中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则较少。
“工作记忆”是指你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尤其是在有干扰的时候,头脑中能够保存的信息量。
每个人的工作记忆都相当有限,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更大的工作记忆容量意味着智商更高。
那些被教导犯错是学习中正常环节的孩子,对工作记忆的运用要远胜于另一组孩子——前者没有把自己的工作记忆容量浪费在纠结任务有多难上。失败绝不是人们想要的,但有时只有经历过失败,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才能不屈不挠地做出努力,发现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
失败说明有必要加倍努力,或是解放思想、尝试不同办法。史蒂夫·乔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1985年,30岁的他被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解雇。“当时我并没有想明白,但事实证明,被苹果解雇可能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好的事情。成功的累赘被从头再来的轻快所取代,一切都变得更可塑了。我得到了解放,进入了自己人生中最富创造力的一段时期。”
尝试解决一个难题比坐等解决方案对我们更有帮助,哪怕最初的尝试并没有找到答案。
但并不是所有的困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合适的。
那些无法强化所需技能的困难,或是致使你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学以致用的挑战都是不合意的。
想要成为一名电视主持人,合意的培训可能是让你一边看新闻,一边找人在你旁边不停地耳语;想要成为一名政客,你可能需要在演练竞选演讲时,找个模拟对手质问你。但这两种困难对有志登上YouTube(优兔)视频网站的博主来说,应该都没有什么帮助。你可能会去教橄榄球运动员一些芭蕾舞的要点,让他们学习平衡和移动,但你肯定不会去教他们打高尔夫的技术,也不会教他们反手打网球的技术。
是否有一条主宰一切的大定理,决定了哪些阻碍会让学习更有效呢?
接下来的阅读或许会给出答案。
未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