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断舍离第二天——不是没法收拾、丢弃,而是骨子里住着这样一个你
一是不能有效地挑选商品,理性的购买。把无用,不能用,不能马上用的东西淘汰,然后再不断的买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就好比我,把以前的衣服,觉得过时或者不喜欢的扔掉,然后上淘宝淘,本以为会清空衣柜,结果却是越堆越高。还有就是觉得有意义的,尽管很旧或者已经不能穿的,舍不得扔,相应的也占用了自己的大半部分衣柜。
作者把自己不收拾、无法收拾作为借口从物品收拾、丢弃的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逃避现实型,收拾家中的物品就是要在家,但是我们会找很多借口不回家,来逃避收拾物品这件事。就比如以前的我,每天下班都会在公司多呆半个小时,为了比妈妈晚点到家,可以逃避一些事情。直到年前参加了特训营,我每天都很准时的到家,然后帮忙收拾家务。现在,我和妈妈的关系,比和他儿子还有好。我们能够共同沟通,相互理解,而且不会红脸。
第二类是执着过去型。这点我做的还比较好,因为我对于过去的事情和东西,尤其是对我有影响的,我基本都不会保存。其实这种类型,多多少少每个人都会有迹象证明其是这类人。关键问题在于是否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如果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没有多大影响的话,我觉得就不要把自己归类为这类人。
很喜欢作者的举例:最近的热播剧《我们都要好好的》中的女主角,为了寻找丢失的自己,她离开了看似锦衣玉食的家,离开了丈夫,离开了孩子。虽然刚开始很痛苦,但想要开始新的生活,就必须从原来的生活、原来的回忆中走出去。尽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少,尤其是有了孩子后的妈妈,更难以迈出这艰难的一步。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妈妈,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却鲜少有人知道她过得并不好。有时我都不知道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她说是因为孩子,放不下孩子,所以她选择继续呆在自己不能忍受的生活中。
第三类是担忧未来型。担心家里的东西没有了,以至于没有用完就买回来堆在家里。甚至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物品会不会用,或者觉得会有用,然后就买回家,但到最后用几次就摆放在那了。
作者说:我们看着充足的物品,看着冰箱里满满当当的食物,架子上满满的物品,心里才会安心,或许觉得这样才能保障我们今后的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因此陷入困境。这句话感觉像是在说我一样,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摆水果的桌子上没有了水果,我就会感觉整个人空荡荡的,然后觉得家里没有东西吃一样。所以我一般都会买一些自己喜欢吃的或者不喜欢吃的但是有用的水果放在桌上,让自己安心。
看完这篇拆解搞,我觉得自己三者兼有。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的主观原因,而是受家人的影响。比如我想把自己觉得不穿的衣服扔掉,但是家里人觉得还可以穿就会把它继续留下来,其实我并不会去穿了。
2、学习笔记:今天只学习了一个例题,而且效率还不是很好,有的地方还没有弄清楚和明白。明天自己尝试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