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这本书是半年前买的了,原以为是本类似于周公解梦的趣味书籍,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只看了目录就觉得有些乏味了。而这本书的第一章有些冗长,刚读的时候几乎都把我催眠了。
就这样,《梦的解析》在半年前被我打入了冷宫。上个星期,我决定重新读一读这本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
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原以为会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但没想到越读越上瘾,几乎废寝忘食了!虽然学术性很强,但细读下来,却发现很有意思。我不仅了解了许多有关解梦的知识,而且还迷上了解梦。这几天,只要闲下来,就会不由自主的分析自己曾经做过的梦。
《梦的解析》,这本书的名字容易让人误解为类似于古老的解梦的书籍,但当了解了是“心理学界的达尔文”——弗洛伊德的著作的时候,又会让人望而生畏。书籍,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的,而不是用直觉评判简单易读还是所谓的晦涩难懂。读这本书,让我明白,行动比空想有价值:我差点儿错过了一本好书!
弗洛伊德通过多年研究学习,发现梦确实有意义,可以科学解梦。对于解梦的方法,他选择了自己的一个梦进行详细解析。这样做等于把自己精神世界的私密细节都袒露在大众面前。但弗洛伊德向读者保证:“有些人可能只是对我内在的不轨思想感兴趣,但很快将沉浸于这种方法可以清晰说明的心理学难题中去。”
想要准确完整的解梦,需要人们在讲述自己的梦的时候专注于自己的心理知觉,还要消除所有的批评态度。保持身心放松,闪过脑际的任何想法,无论它看起来是否有意义,是否与主题有关,都值得被记录,无需批判或压抑自己在解梦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这点非常重要。弗洛伊德还引用了诗人兼哲学家席勒的话来说明解梦过程中放下评判的重要性:
“真正的创造者必须得有这种一闪而过的狂癫,持续时间长短可区分艺术创作和做梦,而你那尽职尽责的评判力则害怕或耻于见到这种情况。你抱怨自己没什么出产,因为你否决得太快,批判的太严。”
真正做到放下评判并不难,而弗洛伊德也说,大部分人经过指导都能学会。
想要解梦,不能关注梦的整体,只能关注梦的碎片。这和我所想的不一样。一直以为,提到解梦,首先会想到一个问题:这个梦究竟有何意义?但这样的问题又无法回答,因为梦境是不同场景的组合,并不连贯。想要得出一个明确的意义,是不可能的。弗洛伊德明确阐述必须先把梦进行分解,然后根据每个片段,说出心里的想法,也就是这部分碎片背后的意义。
通过解梦,弗洛伊德得出了“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论断。即使是一些不好的、令人痛苦的噩梦也包含了愿望的满足。如果是这样,那么做梦就可以缓解精神压力了,也许就是诗人诺瓦利斯所说的那样:梦是对抗生活枯燥无聊面的堡垒,把想象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得以恢复力量。
有人质疑这个观点。弗洛伊德的病人和朋友竟然会做和事实相反的梦,就是为了反对“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论断。而这种和事实相反的梦恰好满足了他们反对弗洛伊德的论断的愿望,相反梦正好证实了弗洛伊德的论断。
这是本有营养、有意思的书,需要细品。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分享更多有关解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