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G市出现爆发性流行性发热出血性疾病,短短一个星期就医登记感染者达一百例。症状突出表现为高热,继而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眼结膜出血,鼻出血,便血。根据症状结合G市南方亚热带地区传染病谱,医学专家很快初步考虑为登革热。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范围从北纬25°到南纬25°的热带。传染源为伊蚊,随蚊子繁殖出没习性有显著季节流行性,多在5月至10月发病。止秋入冬天气转寒蚊子潜伏登革热也随之自动绝迹,等待明年重复肆虐。登革热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有皮疹、出血症状。
5月17日G市王平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一名发高烧病人。接诊梁俊医生病历记录:
患者刘七妹,82岁。主要症状:高热3天,眼球结膜出血1天。牙龈出血,眼球结膜出血,全身紫癜,尿血。体温43℃,血压88/45mmHg,呼吸28次/分。近期蚊虫叮咬史。既往史:冠心病,心力衰竭,陈旧性肺结核。诊断:发热查因:可疑登革热。急性肾衰竭,肺炎。
这是该院今年第一例可疑革热病例,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这名病人。G市自从两年前使用先进的生化方法管控登革热,登革热发病率已经维持在极低水平。这次突然爆发对于疫情发展有重大影响,必将成为卫生行政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点。院长紧急召集传染病专家开会讨论诊治方案,决定抽取血液送立即联系G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检测。院长要求尽全力救治该患者,同时向接触该患者的医生护士下令,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发布有关此可疑登革热病例任何信息。
刘七妹由急诊科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王平接手主管。
刘七妹住院的第一天,梁主任严肃的告诉所有医生和护士,救治这个病人既是医疗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一切都要小心翼翼!没有允许医护人员,严格管住自己的手和嘴,不得向媒体发布不宜信息,不得网络发布病情动态。
王平不太懂梁主任意思,他的朋友,同学,急诊科医生梁俊告诉他,“这病人是重症登革热,又是第一位可以登革热病例,这意义非凡。登革热发病率连续两年降低,保持低发病率是卫生部门的光荣业绩,突然冒出登革热,领导不紧张吗。这要是治好了,登革热重症愈率就提高了。这是卫生部门的政绩,也说明我们医疗水平高,能给我们争取更多医疗资源呢。治不好,甚至死了,完了,说明我们医院医疗技术不行,卫生管理工作没做好,领导和征服脸上无光,到时候怎么向公众交代。”王平顿悟。
梁俊提醒,“据路边社消息今年登革热将大爆发,小心。”
王平担忧。他想起2017年,他刚刚上班那会儿,G市登革热大爆发,重症监护病房13张床位10张床上躺重症登革热病人,每天加班加点工作,通宵达旦抢救,忙得晕头转向。有时候连续三天不回家,整天睁开眼睛眼前是病人,闭上眼睛梦里还是病人。
2017年登革热发现计数6012例,达历史之最,之后,G市卫生部门因为登革热疫情惨烈被政府以控制不力通报批评,要求整改控制措施。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市卫生部门引进了“生化绝育”技术。通过基因改造培育出携带有缺陷基因的雄性蚊子,人工大量繁殖并释放至自然环境,与传播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注:雌性蚊子咬人,雄性蚊子不要人)结合,将缺陷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种这种缺陷基因具有自我毁灭性,在雄性蚊子成年后发挥自我毁灭作用,导致成年雄蚊在交配前后迅速死亡,通过几次伊蚊交配季可以彻底让伊蚊面临种族灭绝危机。2017年G市投放数十万生化蚊子进入市区和郊野,次年登革热病例骤降至300多例,2019年登革热病例降至不足50例。
生化杀蚊确切减少登革热,但是有少数人质疑基因蚊子可能产生损害生态系统等意外后果,最后被遮盖在显著的卫生防疫工作成绩下。
经过抢救刘婆婆已存活过来。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持续发高烧,躺在病床意识恍惚。口中插人工气道,尿道插尿管,尿袋里缓缓流淌着粘稠的血尿,四肢皮肤呈现团团紫暗斑块。
刘婆婆僵硬的平躺着,偶尔会动动手指,呛咳几声。时而7缓慢睁开眼睛,露出血红的两只眼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