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01、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饱读诗书、精通儒学的才子。
他受到大文豪苏轼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
那时,父亲在京为官,母亲对李清照关怀备至。
李清照生母早逝,李格非再娶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王氏,她知书达理,性情温婉,诗文清雅。
父亲才识渊博,母亲气质温婉,李清照又生性玲珑聪颖,加之久受书香熏染,更是灵气逼人。
李清照眼中的山水草木,有灵有情,可诗可画。
她自小看事物的意态形致便与别人不同,女儿心事,浪漫无边。
优裕的家境及贵族活动的濡染,使李清照眼界开阔,气质高贵,文学艺术的熏陶更让她内秀如竹。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天性率真不羁,她对生活有着很多深切细腻的感知,词风多是清新婉转的。
02、与赵明诚琴瑟和鸣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那年元宵佳节,李清照随父亲前往相国寺赏花灯。
相国寺外,灯笼满挂,各式各色,映着霜雪之辉,明畅清晰。
路上车水马龙,人声喧嚷,千古繁华,未曾消减。
那日太学生赵明诚和李清照堂兄李迥,也在花灯现场。
赵明诚,朝廷大臣赵挺之家的三公子,其父赵挺之,官至尚书右仆射,居丞相之高位,家世显赫。
赵明诚博览群书、深谙金石书画收藏,算得上出类拔萃,和李清照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赏花灯,猜灯谜,千万个人之间,有千万种相逢,也有千万个错过。李、赵二人,恰是前者。
一个是婉约姿态,清丽佳人;一个是相貌堂堂,气宇轩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后有一日,赵明诚趁太学歇课,约了李清照堂兄李迥,一同前去拜访李格非。
说是拜访,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到时,李清照正于庭院打秋千,香汗淋漓。
闻得有客来访,慌忙躲避,偶然一瞥,那俊朗公子正是多日想念之人。
倚门回首,院中青梅似通灵性,风过处,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她知他心意,故不刻意回避,只藏于门扉后,悄悄窥看。后来,便有了那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天时地利人和,李、赵二人如愿结为连理,开始过上了诗情画意的生活。
婚后,赵明诚和李清照琴瑟和鸣,幸福溢于言表,李清照更是写下了一首很俏皮的词来撩拨赵明诚。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蕈凉。
新婚燕尔,李清照还是有些害羞的,开篇就先说说天气吧。
傍晚刚下过一场雨,来了一阵风,带走了白天的酷热,天气变得十分凉爽,这是夏天里难得的一个凉爽天气啊!
以曲传情,理了一会笙簧,可是夫君却不解风情。
于是她开始对着菱花镜细细描眉点唇,原本就貌美如花的她,显得更加明艳动人,谁看了都会心驰荡漾。
粉色的透明睡衣,衬着晶莹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缕缕,让人酥软。
她微微一笑,轻启朱唇,含情脉脉地说道:夫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啊。
透明的睡衣、雪白的肌肤、醉人的花香、撩人的情思,最后一句问句看似漫不经心。
实际上是在暗示夫君:春宵一刻值千金,书呆子夫君看后也是莞尔一笑。
从此,夫妇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那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初一、十五才能归家。
相聚时,他们便结伴去当铺,典当衣物,取五百铜钱,去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子。
归来后,相对而坐,一边把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子,如同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
即便后来,赵家因为卷入了一场风波不得不回到青州故里,李清照夫妇的日常仍旧诗意不减。
青州虽小,却是一座古城,有悠久的文明、秀丽的山水和文人词客。
李清照将他们居住的青州庭院命名为“归来堂”。归来堂畔,波清水秀;洋溪湖上,绿柳白莲。
经历了风雨的李清照,不再是当年乘舟采莲的小女孩,但有一种洗净铅华的静美。
她身边有赵明诚嘘寒问暖,有书有茶,有喜爱的金石文物和赏之不尽的繁花。
每得一书,二人一同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
寻到书、画、彝、鼎等文物,或摩挲把玩或舒展欣赏,直到蜡烛燃尽,西山月沉,方去歇息。
李清照记忆力超凡,为寻常人所不可企及。平日里她和赵明诚以烹茶斗诗为乐。
看谁能记得某事在某书的哪卷哪页哪行,以定胜负。
赢者品茶,败者旁观。每每言中,李清照即举杯大笑,至茶水倾倒,洒在怀中,饮茶不成,倒费心收拾。
后来,赌书泼茶之情趣,用以形容世间恩爱夫妻。
婚后李清照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晁补之做寿时,李清照曾填词祝贺。词中风物情景,即是他们隐居归来堂之生活写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归来堂的时光安逸无比,
但也转瞬即逝。
03、与丈夫两地相思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拜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素日里,李清照于宅院饮酒读书,舞弄水墨。兴起时,也去市井闲逛,购书买画,乐在其中。
一个夏日午后,李清照携酒出门,不邀同伴,她独自去了溪亭。
池中荷花舒展,绿阔千红,如临画中。她趁着酒意,划着小舟,去往藕花深处。
溪山斜阳,远处渔樵耕种,柴门茅屋起了炊烟。
她好似花神出游,摇着舟楫,于荷花丛中,清新明净。
这时的她,心思纯粹,浪漫喜悦,无相思之苦,只爱这人世红尘。后来,有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04、金兵入侵和丈夫颠沛流离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南宋,在纷乱不安中寂寞地开场。
夫妻二人忧虑归来堂的文物,商议之下由李清照先去青州,安顿好字画典藏。
此时赵明诚因母亲在江宁离世,需动身奔丧。临走之前嘱咐李清照把字画古玩看好,居然说人在,古玩在。
赵明诚走的时候很决绝,没有对李清照半点不舍,李清照感到很寒心,没有想到在丈夫的眼中,自己不如器物。
十二月,青州兵变,战火顿起。李清照于大火中,抢回了有限的几件物品,其中有赵明诚钟爱至极的《赵氏神妙帖》。
她独自背着残卷,一路匆匆南逃,总算抵达了江宁。
05、赵明诚弃城而逃,李清照寒心
公元1129年,已经做了一年多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得到调任湖州知府的命令,正在他办理交接手续。
一位姓李的下属带来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正在密谋叛乱。
收到这个情报,赵明诚没有上报,更没有调遣兵力作好平乱的准备。
在当天晚上,与另两位官员一道于夜间从城楼悬下绳索,弃城而去。
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顾,丢下相濡以沫的发妻,此番作为,令世人不齿,也让李清照心灰意冷。
幸亏后来叛乱被平,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刻罢了赵明诚的官。他也再无意于仕途,打算隐居赣水之滨。
走到乌江时,李清照想起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
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丈夫的贪生怕死,让她失望,她气愤难平,写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
06、赵明诚去世,李清照更凄苦
然而不久,宋高宗又下诏,命其任湖州太守,立即前往建康觐见。
赵明诚一路纵马奔驰,加之遭遇大暑,谁曾想竟患了疟疾,于建康城的病榻上等待李清照的到来。
此后半月,李清照于病榻前端茶递药,嘘寒问暖。但他已气若游丝,即使是华佗再世,也无法逆转。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带着满腹悲愁,抑郁离去。
国破,家也亡。自此之后,李清照的作品中的愁苦滋味一天胜过一天。
某日酒后,她独守小窗,看黄花满地,梧桐细雨,脉脉情思涌动。提笔写下一首《声声慢》,万般愁肠,绵延千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07、与张汝州失败的婚姻
易安居士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趣了。
过去拥有的一切离她越来越远了,就连她和赵明诚视为知己的金石收藏,不是毁于战火,就是尽数被盗。
岁月留给她的,只有腹中取之不尽的诗书,镜中迅速滋长的白发,和几程未走完的山水。
偶尔她也期待着有那么一个人,能够嘘寒问暖,让她依靠。
就在这时,她遇见了张汝舟,李清照带着最后一点珍藏遇到了张汝州。
这位46岁的天才女词人需要一个依靠,而张汝州需要她的钱。
张汝州用花言巧语欺骗了饱受磨难的李清照,一顶花轿,一切从简,李清照再嫁张汝州。
温馨不过几日,李清照才知道张汝舟真正心动的是她的贵重文物。
张汝州在得知藏物尽失之后大失所望,对李清照不仅冷漠以视,还拳脚相加。
我以为你看中的是我的才华,没想到你居然看中我的藏品!”李清照愤怒地说。
汝州吐了一口唾沫,“我以为你腰缠万贯,没想到是个穷光蛋!”他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恶言相向。
李清照心知遇人不淑,眼瞎心盲,悔不当初。
李清照不是一个软柿子,她默不作声几番思量,收集了张汝州以钱买官,贪污受贿的证据。
李清照找到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将其告发,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
按照大宋律例,丈夫获罪,妻子连坐。
李清照傲然而立,“坐牢就坐牢。我就是坐牢,也要揭穿这个人渣的真面目!”
李清照幸得翰林友人相救,入狱九天后被释放。
经过这次失败的婚姻,李清照不再儿女情长,而是心系诗词。
08、恢复自由之身的李清照
李清照重新做回易安居士,倚着楼台,独饮春色;铺纸研墨,细写漫漫山河。
转眼,不知是绍兴多少年的某个元宵佳节。
这些年,她已经很少研墨、填词,看遍世态炎凉,其心冷似冰霜。
再提笔时,才情依旧,只是风鬟霜鬓,与红尘渐行渐远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09、才女在孤独中离世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
绍兴十三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
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73岁。
10、李清照的词登峰造极
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
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
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而夫妻两人共同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