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一Day34

《八佾篇》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地的长官求见孔子,他说:“但凡有君子到了我这里,我都是要见一见的。” 于是门人就安排他们见面了。此人见完孔子后,出来说道:“诸位,没必要困惑于眼前的困境啊!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是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啊!”

解读:这段话表明了孔子“感召”的力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也表明了孔子个人的影响力很大。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评论《韶乐》:“简直是尽善尽美。”评论《武乐》:“尽美了,但是却不能说尽善。”

解读:《韶》是歌颂舜的音乐,舜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圣人。孔子认为此乐是尽善尽美了。《武》是周武王的音乐,孔子认为《武》只是形式不错,内容并不完美,还可以再完善。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身为领导却对下级不宽容;出席有仪式的场合态度却很轻慢;亲临丧事,丝毫没有悲伤。这些人叫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解读:居上不宽:处于上级的位子上,待人却不宽厚。

为礼不敬:出席有某种仪式的场合,却没有尊敬的态度。

临丧不哀:亲临葬礼,却丝毫没有哀伤。

这三种情况都是孔子心目中的“反面典型”,是“不仁”的体现。“不仁”就是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利益。归根结底,“礼”的背后,还是“仁”。我们要培养一颗柔软的、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有感知的心,而不是用一颗僵硬的、形式化的和官僚的心,随波逐流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鑫雅怡阅读 2,976评论 0 0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
    小娟_68bf阅读 799评论 0 1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33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9,392评论 0 5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11,054评论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