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元利夫画作——宅格物出品
今天迫不及待的为大家介绍一位宝藏艺术家。在介绍之前,可以点开👇下面音乐一边聆听一边阅读。
因简书无法放音频、视频,大家感兴趣可以来公众号: hausalon 或扫最下面二维码, 点击此文章进行聆听与观看。
此音乐是「2014年 日本大分市美術館 有元利夫展—天空的音乐」展览现场演奏的音乐。
其中第7首:ロンド 是由有元利夫自己创作的
🕊
/// 有元利夫 ///
Toshio Arimoto
当代日本艺术界最独树一帜的一位艺术家。受到东西方古典艺术的启发,强调艺术表达中的各类意象塑造和风格,使得作品充满寓意。
▲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对于我」其中一幅
有元利夫生于1946年,1973年于东京艺术大学的毕业创作「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对于我」被该校买下来,这让刚毕业的他就已经小有名气。
▲ 「花降る日」(花落之日)
到了1978年,作品「花落之日」在第21届安井赏(安井奖)上荣获「安井赏选考委员会奖」,则使得他在业内名声大噪。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奖是只有该届才有,是专门为他设立的奖项。
在之后的1981年又再次获颁第24届安井奖,1983年获颁第2届美术文化振兴协会奖。然而这颗被寄予厚望的新星,却在1984年得病去世,生命定格于38岁这一年。
💮
/// 无处不在的古旧感 ///
“印记”和“音乐”
有元利夫年少时着迷于日本传统的佛教和禅,而在1971年,大二结束后的暑假,有元利夫前往了梦寐以求的意大利锡耶纳,他心目中真正的艺术圣地。在那里,他近距离接触到13世纪绘制的宗教壁画。
从小就着迷于那些「古旧的艺术」。他本人亦曾说过:「古旧的事物永远都裹藏着一个有温度的故事。」
- 💮 -
印记
在作品上他会使用岩绘具,为的就是能营造一种古旧的画面质感。
岩绘具
岩绘具是一种天然彩色矿石制成的颜料粉末,日本语称为“天然岩绘具”,简称“岩绘具”。简单来说就是矿物颜料或矿石颜料。
他使用某种酸性的化学物来腐蚀画布上的颜料,以此来制造随机的肌理感。
▲ 这种效果就像是日本的划痕形式Hanabira(花弁)。
- 🎶 -
音乐
他钟情于巴洛克音乐。可以说,音乐之于他的绘画作品,是不可或缺的。
不仅是画中人物演奏乐器,他也一直有意于以音乐为“底材”,在上面进行绘画创作。画面虽无声,但他却试图在静寂的画布上,强调音乐的存在,而这种企图心,又是向内的,像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
有元在绘画的同时,也坚持自己谱曲,在1982年为自己的作品「ロンドRondo」谱写了一首同名曲,也就是文本播放音乐中的第7首。
▲ 「ロンド Rondo」
在「ロンド Rondo」中,一个女人漂浮在围成圈的女性上方。
对于这幅画,有元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朋友,这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人来到世间,就本该如此。然而我们却跟周围人建立起不同的关系。一起完成一件工作,一起生活。这让我感觉到了十分温暖。”
在观者看来,这只是一些给画面造成古旧年代感的纹理,但于他而言,是他为自己热爱的音乐打下的印记,是对古旧事物的某种信仰。而一幅画作也因此才能完满。
🎐
/// 元素 ///
那些让人感到温暖、幸福的元素
他所创作的作品,拥有令人感受到那份跨越国界、穿梭时空的世界观,而在这份世界观之下产生出来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故事衍生感,还有好像在怀念某个地方时会出现的奇异的亲切感。
这可能得益于他许多作品都有意识的强调上下方向、空间的划分和漂浮🤹🏻♂️的感觉,并且很好地描绘了诸如鲜花🌸、云朵☁️、球🎈和光束💫之类的浮动物体。
拿构图上的空间划分来说,以「room with the sea-有海的房间」为例,窗帘的里侧描绘了一位在海中伫立的女性。
▲ room with the sea-有海的房间
用窗帘般的物体来将空间分割,是有元作品中常见的构图。使用这种手法就能更接近如透过教堂拱门看壁画的观感,同时也可给人一种透过幕布看戏的舞台感。
「出現」这幅作品,在1984年作为一项大系列作品的最后一幅,据说此时有元已经生病。
▲ 「出現」
画中央人物的脚已经完全没入一滩发光的金色液体,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那朵盛开的花似乎有所寓意。
关于这幅作品,有元写到:“我可以在远处看到理想的愿景,只是我看不到下一幕。而距离越近,脚下也变得越来越暗。”
💡
/// 灵感 ///
遇到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
(Piero della Francesca)
▲ Portrait of a Boy
在大四的某一天,有元利夫在常光顾的二手艺术书店里,看到一本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画册,印刷质量良好,也并不算被翻阅得很旧。于是买了下来。
Piero的作品触发了他脑海中关于意大利之行的记忆,随着眼前Piero的作品,脑海中全是那时候观赏到宗教壁画作品。
60年代末的日本社会充满了反体制的氛围,有元利夫便在大学期间参与过概念艺术的创作,而此时又恰逢是毕业作品的创作筹备阶段,他决定将自己的艺术风格用毕业作品一语道破,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隐藏自己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壁画的影响。
▲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对于我」其中四幅
于是,有了系列作品「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之于我」。要说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在现在艺术爱好者中有多大名望,实在是谈不上。也根本买不到他的作品册。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兹艺术博物馆看看他的那幅「乌尔比诺公爵夫妇」。
▲ Piero della Francesca /乌尔比诺公爵夫妇
在那个时代,几乎就没有出现正侧面的肖像画。而这幅画采用这种正侧面的构图,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乌尔比诺公爵在一次战斗中右眼受伤,画家与公爵关系亲密,怕是影响公爵的形象,故而采用了这样的构图法。
🤔
/// 其他猜想 ///
关于「花落之日」的种种解说
▲ 日本安井赏获奖作品---花降る日(花落之日)
「花落之日」这幅画也得到业界认可,有元在被称作画坛芥川奖的安井奖选拔中,获得了第21届安井奖的「选拔委员会奖」,但是安井奖原本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选拔委员会奖」,审查员们围绕这幅画展开了各种讨论,为表彰这幅作品的超乎于其他作品的优秀,最后为「花落之日」特别在那一届的安井奖设立这么一个奖项。
①
- 关于祝福 -
About Blessing
▲ 「维纳斯的诞生」局部
▲ 「花落之日」局部
从天空中可以看到鲜花,就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在三排光束挥洒之下,伴随着落花,爬上一个螺旋状的斜坡,像是受到上天的眷顾一般被祝福着、祈祷着。
②
- 关于净化 -
About Purification
也有专家把螺旋状的斜坡比作巴别塔和但丁「神曲」中出现的炼狱山,山的顶峰是离神所赐予的天堂最近的地方。
看画中这个好似螺旋形的东西,其实在古人的画作中,是能找到出处的。
▲ 「神曲诗人--但丁」——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诗集
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多梅尼科·迪·米切利诺(Domenico di Michelino)所画的「神曲诗人--但丁」中,就有类似的一个东西。诗歌「神曲」中也曾描绘过,山顶是最接近上帝天堂的地方,它也是完成净化罪恶后所能进入天堂的入口。
但丁的「神曲」中登场的炼狱山据说在现实中的原型是在圣马力诺共和国的旁边,前面提到的乌尔比诺公国之中,名为圣·雷欧坡道,地势如螺旋形上升,乌尔比诺公国把它当成一个军事要塞。
据说,但丁为了表现炼狱山的严峻面貌,把圣·雷欧坡道加以更为夸张的描绘。这个要塞后来被当作监狱使用。
🌝
/// 版画 ///
有元使用蚀刻和平版印刷等各种技术留下了许多版画作品。
其中许多是关于巴洛克音乐题材的作品。例如图上「12pices of BAROQUE MUSIC」的这一系列版画作品。
此处「有元利夫版画展」的视频,感兴趣的请到公众号观看。
🃏
/// 雕塑 ///
有元的作品不仅有绘画,还有木雕、青铜器、陶器等等。
可以感受的到,雕塑基本都是以人物为主,而且也延续了他一贯的作品风格,与绘画里的人物特征基本保持一致。
有元利夫的作品不但能在人们看画时唤起他们的想像力,而且在静止的图像里编织出一个个故事,令他的作品得到广泛欣赏,即使在他逝世后30年,欣赏者仍日益增多。
「现在你不只可以欣赏,还可以拥有它」
淘宝搜索🔍 宅格物
✨告知客服是公众号读者, 大额优惠券送给您✨
花降る日
ロンド
厳格なカノン
夜のカーラン
想い出を運ぶ人
💡
- 你可能还感兴趣 -
💫 德国红点设计奖的家居有什么看头? 💫 共享家居了解一下? 💫 “MCM”风格才是真 · 复古风? 💫 家居也能探讨世界议题?他们做到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est-ouest.co.jp/1805lot167_c.html
https://ilsale-diary.blog.so-net.ne.jp/2010-07-29
http://nekoarena.blog31.fc2.com/blog-entry-686.html
http://czt.b.la9.jp/arimoto-piero.html
https://ilsale-annex-3.blog.so-net.ne.jp/2010-08-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galKmlxyY&t=1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