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被四十多位国家元首收藏的画坛巨匠谢天成,是泼墨大家,更是国际公认的东方美术符号。他登上《世纪人物》封面,和刘海粟、赵无极共办画展,享誉世界画坛。在艺术道路上,他是一位疯狂的求变者,又是一位艺术规律之“大道”虔诚的坚守者,更是一位注重精神自由,醉心艺术与自然之链接的探路者。
“术”求变——开创“竖立泼墨”和“现代泼彩”
谢天成认为,法无定法,在绘画的表达方式要不断的进行变革和创新,不能死守传统。在艺术的探索和践行中,他独创“竖立泼墨”法和“现代泼彩”法。
“竖立泼墨”是将纸张竖立起来固定在墙上进行泼墨的一种技法。表面上看,“竖立泼墨”和传统的平面泼墨只是落墨的角度不同,但是这个创新,却使得画面效果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首先,“竖泼”画面更具气势。墨流气韵在自上而下的流淌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势”,极具视觉震撼力;第二,破立关系更为丰富。“竖泼”时,水墨整体自上而下,难免产生平行之韵,必须破开。这样一来,画面的破立关系就十分丰富,笔墨变化也会随之增多,画面效果更为耐看;第三,“竖泼”使画面产生三度空间。“竖泼”时,水墨流淌速度快,能够因为距离及浓淡虚实产生远中近三度空间。这些都是传统“平泼”所达不到的效果。
除了“竖立泼墨”法,“现代泼彩”法也是谢天成的独创。他的“现代泼彩”法属于“皱纸沉淀泼彩”。顾名思义,是将要作画的纸张经过揉捏,让其产生自然纹理,然后进行泼墨泼彩与着笔创作。在色彩的运用上,谢天成大胆了结合了西画对于复色的运用和对于色彩丰富性的追求。使得沉淀在纸上的墨彩肌理独特而富有韵味。这一技法的开创,使得谢天成的绘画语言个性更加鲜明,画面丰富自然而无人工斧凿之感。
“道”不变——遵循艺术规律
无论探索出多少种表现方法,或拥有多少个作品系列,对于谢天成来说,这些都是对于“术”的钻研,是可以不断变革和精进的。但是有一条他一直坚守不变,就是对于艺术规律的敬畏和遵循,这个属于“道”。对于谢天成来说,画面的整体性和空间感就是要遵循的艺术规律,不能违背。在这个原则下,才可不断寻求变法,探求艺术的可能性、多样性。
关于画面的整体性和空间感,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其实都非常看重。但是,西方绘画的整体性讲究画面形式上的协调统一,而东方绘画的整体性则重在意韵气息的完整表达;西方绘画所讲究的空间感是一种立体透视,而在东方绘画中,空间感则是恰当的留白。因此东西方在画面呈现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谢天成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书画功底,又有16年的旅美生涯,西方油画的观察和作画方法亦深入骨髓。在创作中,他不自觉的融贯中西,不仅追求画面本身的统一和协调,更注重意韵气息的表达;不仅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的三度空间感,亦能知白守黑,表达作品意境。如果说,谢天成的作品面貌更具西画气质,那么,他所创造的画面意境和神韵则更具东方魅力。
“精神”自由——探索艺术与自然的链接
除了表达层面创新和内在所要遵循的“道”,在精神层面,谢天成一直以艺术与自然的链接为中心进行探索。这个精神指引反过来促进他在技法和表达形式上的创新,即以“此自然”表达“彼自然”。比如,谢天成独创的“竖立泼墨”不仅仅是技法层面的革新,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水墨自上而下自由流淌,这种作画方法更加遵循了物象的自由状态;另外,谢天成开创的“皱纸沉淀泼彩”法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皱纸所产生的自然纹理,与大地、山川等自然界纹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的质地上进行泼彩创作,打破了原来色彩自由流动晕染的形态,而是随皱痕的纹路游走,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既富有韵致,又自然灵动。
技法的创新扣紧“艺术与自然”主题,是谢天成极具创意的绝妙之举。除此之外,谢天成对于色彩的运用,则体现了大象无形的哲学智慧。“大象无形”语出老子《道德经》,意思是:有意化无意。就是不要显刻意,不要过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谢天成的现代泼彩作品,挣脱了“谢赫六法”里随类赋彩的理论学说,很好诠释了大象无形的自然生命状态,让我们看到宇宙大千精彩而无形的“混沌色”——厚重、丰富、无序,自由交融,却在虚实互生中达到整体上统一与和谐。
因此,在遵循艺术规律进行技法创新的背后,是谢天成精神层面的思考与实现,而不是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在精神的指引下,艺术创作的“变革”或“坚守”,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苗,有内涵,有意义,值得上下求索。(东南雀/文)
谢天成作品欣赏
谢天成简介
当代新水墨绘画开拓者
“竖立泼墨”和“现代泼彩”创始人
刘海粟入室弟子
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海粟艺术研究院院长
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名誉教授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美国中美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教授
世界华人协会艺术总监
世界收藏家联合会艺术总监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