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812天/2022.03.17周四总1399场(累计419场/本周1.场)
一、读书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和治疗技术》,今日分享第125页内容:量表的使用。在这里我们看到当事人给自己打了零分,我们需要的是考虑非治疗性的干预措施来保证当事人的安全,然而零分也并不代表这是一种绝望,我们也可以询问当事人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或者当你感到低落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母亲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她早就自杀了,那我们就可以了解作为一个母亲对她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就忽略了其他的问题,而这个地方的忽略就是在技术上的一种忽视,然后讨论她的教育技巧,并且商定两次会谈间的任务,而且这也明显的看到一些变化。有时候零分也只是当事人很想让我们知道事态的严重性,那我们也可以建立出零分是什么样子,一分或二分有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询问当事人如何才能达到下一个分数。作者曾经遇到一位非常特殊的来访者给自己打了一99分,如果我们问他怎么没有-100呢,他却说还没有严重到那种地步。在接下来的会谈中他逐渐给自己打到零分,在这里零分也是一种非常明显改善。
二、学习
1、来访者说没有什么需要,咨询师不需要马上澄清,不用刻意确定咨询师身份,或是反问对方为什么来咨询,因为这样的做法容易让来访者有一种被拒绝的感觉。咨询师特别要觉察自己有无专家姿态,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氛围环境,尊重来访者的需求为主。
2、来访者的描述,身不由己的呈现,潜意识里是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是精心的准备,相当于全身心认真体验。咨询师容易被排斥在外去欣赏、肯定、点赞等。潜在是向父母展现出自己。
3、理解来访者的关系模式,咨询师要根据来访者的节奏或是步调进行,来访者占主导地位,咨询师欣赏和仰视来访者。来访者自己的金句,分析比较精辟。
4、如果来访者分享很多美好的事情,有一些尝试:看上去这些很美好的感觉,很美好的体验,虽然之前也有过那些经历。那些美好之外的时间是怎么让自己过的。
5、如果说了很多,自由讲,没有准备很多,没有按照计划,也没做最好的反应会有什么后果?会有人催促?或是会倒霉吗?咨询师也可以回应:如果感觉尴尬,或者不想讲也可以不讲,不勉强自己。
6、有时候来访者说的一些关于对咨询师的态度感受或是赞美,咨询师大部分时间会忍受耐受,有时候也可以去反问?
三、心理咨询专业伦理学习
首先伦理并不等同于法律,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都是对我们的工作是保障对来访者也是一种保障,并不是让我们有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伦理没有标准答案,伦理是跨文化和国界,是所有心理咨询都要去遵守的一个通则。遵守伦理守则和职业标准都是为个案提供最好的专业的服务,是增进个案的福祉。在专业伦理分类里尤其是专业伦理里面的强制性伦理,也是最低的标准,要求我们都要遵守。如果在咨询中我们有一些预见性的问题存在,我们要提前采取预防的措施,假如遇到一些两难的问题我们就要去看有无涉及到法律相关的内容,首先不能触犯法律,可以去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士,或者是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去向同行请教或者寻求督导,最后做一些选择,但是有时候条件不足我们就要有一些妥协,权衡利弊做出选择,一定不能做违反伦理的事情,这是执业的底线。结束咨询之后是否可以和来访者成为朋友的议题,一些规定两三年或者5年,这只是一个原则上的提醒,最好是我们要讲清利弊把界限界定清楚,要参考的是否在利益驱使之下再做出决定,最好不要把咨访变成朋友。讲到价值观的冲突中,如果我们实在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转介,那如果是不太触及到底线,我们要持包容的开放的尊重的姿态与来访者工作。接下来在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团队协作的咨询,我们每个人都要守好伦理的边界,也要尊重自己的专业能力。牵扯到学校里面的咨询,事先要有知情同意方面的告知,不能做到很多的承诺,因为也涉及到教育的规定,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借助学校帮助孩子,讲清楚了家长和孩子都会理解,总之咨询要做到在共同知情的情况下,比较坦诚、尊重、信任有利于达成咨询目标。23:00